出国频道 > 留学专区 > 留学看点

2011国际高中高峰论坛召开 17位校长共话人才培养

来源:搜狐出国
2011年05月23日12:09

  李栋林【北京青年报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人才教育中心总监】:各位老师好,非常欢迎大家今天抽空参加我们2011年北京青年报“国际高中高峰论坛”会议,今天我们也是第一次和搜狐教育合作。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人才时代》主编鲍云帆、责任编辑张念庆,王鹏、王晓娟、陈一平、孔令涛,刚刚从英国回来,陈媛媛校长,剑桥国际课程的董凤林、万吉老师、葛思汝、任伟,王府学校的,郭利君先生。

  张念庆【北京青年报《人才时代》责任编辑】:今天一共有十几位校长到北京青年报,欢迎。大家对其中的哪个话题感兴趣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按着顺时针的方向每个人5-10分钟左右发言。

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王鹏发言
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王鹏发言


  王鹏:【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我就选2-3个问题来讲,我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说,讲到预科和国际高中的区别,我觉得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预科实际上看起来和国际高中好像是一年和三年的区别,实际上更多的预科是语言培训(国内的预科)国际高中是正规的高等教育,只是不面向高考而已。

  接下来是国际高中会不会面临不中不西的尴尬局面,或者是两头兼顾,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好,像是家长的问题,我就从我们学校来说,可能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只有中国才是国际的,早期国际高中都是课程的引入,现在做兼顾,我们06年在扬州做国际高中,当时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直接把澳洲的VCE课程,当时我们拿到了授权,还有一个是当时我们自己在加拿大有分校,在多伦多,最后我们都没有选择,而是在06年就开始做一个以中式课程为主的国际高中。

  说一下我们的考虑,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学生出去英语不能作为立身之本的,一个是达到两种,可以达到考试,一个是托福,还有美国的SAT的考试,所以第一个解决的还是考试问题,否则后面讲到国际化人才的软实力都还没有机会展示都被第一轮被枪毙掉了。第二是语言的应用,就是从文化的角度和西方学生进行中等程度的交流,所以这是我们觉得学生学外语,或者是英语所要达到的目标,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学生在国外安身立命的根本。

  中国学生靠什么,我们之前也在问这个问题,已经问了很多在国外读书的美国、加拿大、英国的学生,我们特别问了一下所谓发展不错的学生,你们靠什么起来,我们倒推,用英语是不行的。中国学生比如在国外靠体育也蛮难,因为双方的体育差别比较大,像乒乓球都是小球,他们倾向于大球,像篮球,像英体美这种艺术也没有优势。再看美国、加拿大一些国家强调的领导力,我们的学生可以培养,但是确实也很难说中国学生在高中毕业的比美国重点学校的学生他的领导力能够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我们最后分析来分析去,用排除法,就是中国学生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势,这个优势可能是基于中国基础教育的严谨,或者是残酷,也是在教学深度方面可能走的比较远,可以说是抢跑,也可以说是我们早学,总之来说中国学生在自然科学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尤其在过去20年当中,中国的留学生的身上发现比较明显。

  第二,是最近五年的时间,我们大家可能都注意到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国外从老师到学生、到社会上各个群体基于对中国的各种兴趣,有的是为了到中国做生意,有的人可能喜欢中国,有的人可能不太喜欢中国,但是想了解中国,最终都体现对中国出去的学生身上,国外有一个是为什么录取你,不录取印度、日本、韩国学生,最后对你代表背后的中国感兴趣。

  我经常讲到一个小例子,我有一个朋友是孔加的第75代,到美国访问遇到了一个犹太人是一位大学老师,对《论语》特别感兴趣,自己很深入的研究了七八遍,遇到了觉得特别值,因为自己研究的不是很深,就很尴尬,这个例子有一点点极端,大家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出去以后有可能融入、有可能被关注,前提是一定对中国,从中文开始及背后五千年的智慧,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包括一些可能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一些自己独到的判断和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这个倒回来说,我们最终确定的办学的思路,就是以中国的科学为出发点,我们的学生比如在扬州国高,参加江苏省的会考,在北京市参加北京市的会考,拿当地的高中毕业生,在这里面大量的增加语言类的课程,包括英语、法语、西语,当然这是跟美国关系比较大的。这是大量的增加语言课程,然后同时我们抓另外两个东西:一个是自然科学,我们的课程配备数理化的时间是很大的,再一个我们会抓所谓的中国元素,就要我们语文课比较多,包括中国历史、地理等都会做。

  我们这个目的很明确,中国学生只有这个方面才有可能在国外居于领先的地位,在英语能够跟别人沟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我们所谓的复合型的人才,在这方面我们可能做的比较多,当然还有其他的东西,讲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这个题目很大,我时间也到了就不展开了,我们认为国际化的标准,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上次跟王老师参加的论坛,在座的很多都是熟人,大家都在讲国际化人才,我就我初步的一个理解,能够理解国外的东西,能够和别人进行交流;第二在自己本土的文化上,首先是本土人才,然后再通过国际化的语言、国际化的视野,或者是一些交流方式,再融入所留学的国家,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国际化的人才,是复合型的人才。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人才包括几个:一个是语言条件,第二个是文化素质,第三个就是我们所说的价值观的问题,当然有很多具体的措施去落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丽虹)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中国教育培训库 找学校 找课程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