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出国频道 > 2010中国国际教育展指定官方门户报道网络媒体_搜狐出国 >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中外合作办学认证:合作与对策

来源:搜狐出国
2010年10月17日23:0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价处处长莫景褀

  江波[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

  现在邀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价处处长莫景褀先生。

  莫景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价处处长]:

莫景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价处处长]
莫景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价处处长]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感谢会议主办方给我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NCCT在华学校认证情况,以及开展这项工作的体会。

  首先有两个解释,NCCT是中国基础教育部教材发展中心英文名的缩写。第二,在华国际学校是指经中国教育部审批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因为在中国叫国际学校的比较多、也比较混乱。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这项制度产生的背景,因为今天上午很多专家已经介绍了国外国际上开展学校认证的情况,国际背景在这里不介绍的。我在这里主要介绍开展国际学校认证的国内背景。

  1995年到目前在华国际学校发展的非常快,这样一个发展速度给各个方面带来了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挑战,政府部门如何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第二个挑战,在华国际学校非常希望与中国教育体系建立一种沟通机制。

  第三个挑战,在中国的外籍人员子女,特别是他们的家长想知道哪些国际学校是中国教育权威部门眼中的高质量的学校。

  基于上述三个挑战,在华国际学校是顺应上述挑战而产生的。

  第二我想跟大家分享这项工作的简单情况,2000年开始筹备,2001年经中国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我们开展这项工作,到今年已经有十个年头了。我有一个初步判断,NCCT在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在华国际学校认证制度,并形成了规定管理、保证质量的特色。

  为什么这么讲呢?主要有几个标志:

  1、在华国际学校认证工作得到了中国教育部的认可,

  2、我们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认证管理体系文件,时间关系在这里不向大家展示了。

  3、NCCT我们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比如认证委员会、认证咨询委员会、以及认证办公室。

  4、我们建立了一支专业团队,包括认证咨询委员会,包括我们的考察人员、研究人员以及管理人员。

  5、我们与国际认证机构,比如说CNS、NEASC、WACS建立了合作与交流机制

  6、NCCT认证得到了越来越的在华国际学校的认可。2010年底,NCCT已经认证和正在认证的学校将达到26所。占目前102所学校的四分之一。

  第三,我们在实践当中的主要发现。有三点

  1、我们发现学校认证制度从国际社会、一个国家向东道国的移植,制度必然要发生调整,这不是哪个组织、哪个个人意志所决定的,而是以移植的东道国环境所决定的。因为国际学校认证制度是在国外的环境下生成的。被移植到一个新的环境,必须要适应新的环境才能够发挥作用。

  2、跨境教育质量保证制度的建立,必须依靠利益相关组织的合作才能完成。对于这样一项制度,单靠某一个组织在当今社会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把利益相关组织联系在一起,大家有所分工,形成协议,才能够完成。

  3、移植的制度是不是能够成功,取决于你所移植的制度与东道国环境适合的程度。如果适合的比较好,可能这项制度在东道国会走向成功,甚至成功。如果适合得不好有可能会发生迟滞、甚至导致失败。

  这是我们三点主要的发现。

  第四,基于NCCT国际学校认证的实践,我们认为跨境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立,应该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

  1、要开展利益相关组织之间的合作,我想利益相关组织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第一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第二要与国际和国外知名专业水平较高的国际认证机构开展合作;第三要争取你的认证对象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2、要创新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刚才我已经提过了,国际学校认证制度,是在国外的环境生成的,那么被移植到另外一个环境,它的管理制度也必须要做相应调整,既要结合实际经验、也要结合本国实际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

  3、应该建立一支专兼职、兼职为主的专业团队。这一点我们感到非常重要,因为人是核心的因素。这个专业对主要包括:第一要有咨询专业团队;第二要有研究团队,要不断地跟踪国际认证实践、研究国内的新情况;第三要有一支专门从事考察的人员;第四还要有一支管理团队。我认为这几个团队都非常重要。当然主要以兼职为主。

  4、一定要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NCCT国际学校认证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我们比较注意跟国内的实际相结合。比如在认真功能上,一般来讲国际学校认证的功能就是提供一种质量的信誉、保证学校的质量。但是我们在吸收这条经验的同时,我们又加上了规范管理,我们认为当前在中国的国际学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规范管理问题,然后才是保障质量问题,规范管理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保证质量是规范管理的归宿、目的。所以应该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坚持借鉴和创新相结合这样一个基本策略。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就跟大家分享这些,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责任编辑:许晓书)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中国教育培训库 找学校 找课程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