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出国“危情生存”之平安留学大讲堂现场听众互动 |
柳虹:有关这部分的话题我想在座的各位是否有一些观点想说一下?我看到有一个朋友,她是从爱尔兰回来的,你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吗?
嘉宾:我是高中的时候决定出去的,学校都是父母选的,国家也是父母选的,因为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条件。到那边以后有中介安排了语言学校。等一年过去了,知道要报大学的时候,才知道报大学的时间过去了,所以就耽误了一些时间。然后慢慢自己经过学习,对那边的地方也熟悉了,后来就好了一点。
我想说,出去的时候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一定要有多方面的了解,在出国之前要有准备。我之前可能在出国之前要准备的都没有准备,其实我应该要有一些主观意识,我应该去多了解。但是这些都是父母操办了。
柳虹:她的情况也是比较的典型,我们周围也是碰到了很多小留学生,一方面是抱怨,他出来的时候也不是很情愿,语言也没有掌握好,外面也没有朋友,甚至有一些学生说是因为家长之间互相攀比把他们送出国外。他们在外面可能从学习上和主观情绪上可能出现一些逆反的情况,我们碰到这样的情况非常多。所以我们希望跟大家一方面分享我们在国外很好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建议父母能够重视孩子的意愿,给孩子在留学这件事上能够进行一个非常好的规划。包括刚才我们说到的,选择专业和国家,包括未来的求职也好,创业也好的有一个发展的规划,这方面也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因为我们到了海外以后,我们有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一些是家里有很多钱给他们乱花,没有什么限制和要求。有一些则是家里很穷的,忙着打工挣钱,比如说餐馆洗盘子,像这一类的工作我们是不建议去做的。我们建议到国外以后,尽量去一些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的事情,比如像中资机构,去做导游,在一些华人的免税店里工作,包括经营一个适合自己的小型的网站,然后积累一些经验,一方面解决一些生活的问题,更多是积累工作经验,为将来做一个铺垫。
郉镔:柳老师讲的我是非常赞同的。大家要一直规划到他在海外的生活,包括工作,生活费从哪里来挣,生活费父母有钱是一回事,不过我也不建议父母一直给钱。至少是在第一年之后就要规划好,设想好自己的孩子在海外怎么样挣到自己的学费和自己的生活费。其次,再进一步就是学完之后用什么样的面貌和形象去找工作,这方面也要规划好了。你首先选好了专业和领域,你要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把你的形象塑造出来,怎么塑造呢?最简单就是看你的简历上怎么写的,比如说我打过好几个餐馆工,这你就不要写了吧。简历上写的也一定是你经历过的,也不能随随便便的写。最后简历拿出来以后,你的学习、工作、实习和圈子统统都是在你的专业或者相关领域里,在这个简历里面都展现出来了,这才是一个漂亮的简历。如果你的简历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跟你学的专业和想要找的工作没有相干的话,这不是一个很漂亮的简历。所以一定要在孩子出去的时候要考虑好的。我后面还会讲到,当一个留学生学完之后拿到第一份工作,以及跳槽到第二份工作,都要在他留学之前和留学过程中自己慢慢积累出来的一些有用的东西,最后在那时候体现出来。所以规划要把它延伸,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要规划的更深远一些。
另外一点,在来这之前稍微给我提了一些要求,在这次大讲堂上提一些中国留学生出去以后的文化礼仪,我不想具体讲很多,但是这个文化礼仪素质是很重要的。重要在两方面:都对你以后的发展是有很重要的影响的。第一,你刚出去后你的形象,是在国内塑造出来的,但你在以后的学习中,以及你的学习过程中的实习,你开始塑造出来的形象,比如说礼仪、礼貌,在你的所在国你应该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这很重要。
我举一个例子,我看到一个留学生,年纪也不小了,他推一个旋转门,后面当地的一个人也跟着他一起过来了,但是他过去之后看了一眼后面的人,随手就把门一关,这个门立马就弹到后面那个人的鼻子上去了。像这样的情况,可能他周围的人就会对他有一定的想法和看法。以后对他碰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他一定会失去了我刚才提到的保护屏障,没有人保护他和爱护他。
这样简单的例子,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原则,就是在海外你做任何事情,首先要看你做这个事情是否干扰到别人,如果你做这个事情会干扰到别人的时候你要先停一停和想一下怎么做。在中国正好相反,如果别人不能干扰我做的事情的话我就做,在国外是我要想做我做的事情是否会干扰到别人,如果不干扰到别人我就做。我不知道你们的孩子是否学会了开车,如果以后在国外开车的时候要切忌一点,除了遵守交通规则这个最基本的,还要注意,当你动方向盘的时候是否干扰到前后左右其它的车,如果干扰到千万不要动。
还有平常我们觉得很自然的事情,在出国之前也要注意,就是隐私权。在中国也有隐私权,只不过在国内和国外有一点不太一样。比如说我们排队贴得很近,这是在国外很不习惯的,尤其是要出示证件的时候,你离别人很近可以看到别人的证件,实际上这是很不礼貌的。我在国内也碰到好几次,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坐地铁的时候身体和身体贴在一起,很坦然的贴在一起没有任何的反应,我是觉得很不习惯。像这些都是有一些最基本的界限的,但是这些东西不是说出国前都能够了解和掌握,多注意和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对你留学都是很有好处的。
第二,就是中国留学生会碰到很大的一个难题,就是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之后,都是分组来做的,中国留学生经常都是自己一个人做作业,为什么呢?他参加不到一个组里面去,组里面都不要他,这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他的公众社交形象太差了。除非你特别出类拔萃的话,别人会找你。我也是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人,都是有这样的共性,经常在一个班上分了好几个组,中国留学生经常是独立的一个人,没有一个组里要他,这是很遗憾的事情,这不能完全说是一个礼仪的问题,但是这些方面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柳虹:这次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举办的国际教育巡回展上,我跟北外留学基地的负责人聊起行前培训话题的时候,他也说原来的行前培训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关注于语言方面,还有简单的安全指点。但是他说以后,希望我们的留学生出国之前应该进行文化方面和礼仪方面的培训。
另外对自己的文化要有所准备。要知道自己祖国的文化,不要到国外以后说一些很外行的话,或者说让别的外国人觉得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反而比我们自己更多。
此外,我们还是要提出加强“危情生存”的培训。这个我们要留在第二个话题具体来讲。
我先跟大家聊一聊关于生命和灾难的话题。我问大家什么最重要的话,大家肯定会说生命最重要,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不会有重复。但是现在在我国很多家长,或者说有一些学校也好,在教育方面总是在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试教育,对应用教育实际上在我国教育方面还是有很多欠缺的。
有很多人觉得灾难离我们很远,整天我们看到的熟人都是很幸福,感觉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但是从我自身的经历也好,或者从我们周边的社会新闻也好,其实灾难就是潜伏在我们的身边,而且越来越近。从汶川地震以后大家越来越开始重视灾难,包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就像我们搜集的资料当中,很多出了事的留学生的家长都不接受自己的孩子就这样走了。有关灾难方面,我们现在给大家放一个视频。
(视频播放)
刚才看到的片子我觉得在座每个人看了以后都会有很大的震动。我们在做这个片子的过程当中我们心理始终是非常难受的。我觉得我们还是希望这个片子展示给大家,是为了让大家在受到触动的时候能够对生命和安全问题能够引起高度重视。
郉镔:这部片子我第一次看到后也很震撼。我尽管在海外待了十多年,但是我看到了也非常的震撼。刚才的片子上提到了一个人,他是在巴黎的一次事件当中被一个黑人杀死了。当时出这件事情的前一天我还在他当时待的餐馆里吃过饭,第二天晚上他就被杀死了。我们后来还参加了他的追悼会等等一系列事情。这些事情把它聚集在一起的话,透出了一个现象,就是有很多的事件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最后就发生了。
我想柳老师2006年提出“危情生存”这个概念的时候,也是通过她自己的体会和经历,通过思索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我听了这个概念以后也觉得很赞成、很同意也愿意积极把这件事情往前推动,也是我自己的经历,也包括大家都经常碰到的事情,透过这个现象来看它的本质,确实“危情生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举一个例子,3月9号在北京出了一件事情,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有一个中央电视台的女记者被撞死了,最后变成了“英雄”。她被撞死之后变成了英雄,但是我觉得她变成英雄是很无奈的,而且是很可怜的。如果她没有撞死也就不是英雄,她做的事情其实也是很简单的。我觉得这件事把她称为“英雄”我觉得不太恰当,我觉得只是她自我保护太差了,她对生命高于一切的这个理念认识太淡薄了。这件事情我联想起我自己经历的一件车祸,2006年12月24号晚上,24号是平安夜,我在法国公路上碰到了一次车祸,我是连滚带爬的爬出来了,我那时候的危情生存的观念、理念也不是很清晰,当我爬出来的时候,我尽量把东西拿出来,然后看车有没有损坏,看另外出车祸的人怎么样,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离我很远,大概是在两三百米以外的地方,有好几个车停下来了,然后这些把车停下来以后就打手势提醒后面的车有车祸。所以尽管我们车出了车祸,但再没有延续出像这位女记者一样的事故。我当时处的情况跟她一样,但是有人发现前面出了车祸之后就主动停车和主动打手势,而且还有人帮着我们把车的碎片把它从路上移走,当时警察通通没有到,但是就有人自愿的做这些事情,这些人就有一个“危情生存”的意识。这个事情前后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就有很多热心的人停下来做事情,这样就使我们后面没有再发生事故。如果这位女记者在抢救其他人的时候,她如果有一个意识后面的车有可能撞过来的时候,她肯定会安排人打手势,但是她就没有这样的意识,她只是想把别人救出来,她在救别人的时候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所以大家在救人的时候大家首先要想到自己的生命安全,这样在掌握了自己生命安全的时候才有可能救别人,这是我自己亲身体会到的一件事情。
我也想起另外一件事情,也很有意思。就是在2004年,我正好在英国,电视上看到法国出现了一次骚乱,有好几个大的华人商人的仓库被点着了,然后燃烧起来了。这些仓库特别长,可能有两三百米,警察和消防车也来了,把周围都保卫起来了,任何人不许进去,本来你这个东西完全可以救出来的,但他就不让你进去救,就是因为你的生命是更重要的,所以你就不能进去。
我就说这位女记者之所以成英雄,其实是很无奈的。
柳虹:我们发现像日本和美国这些国家,包括有一些西方国家,他们对青少年的危情意识教育非常非常重视。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吉祥的话,总会说平安,平安,有意要回避那些灾难的话。其实我们应该从小就应知道我们生活当中有方方面面的灾难,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把它化解,然后变成一种能力,这才是对孩子真正负责任的。像日本的青少年跟中国青少年放在一起的时候,日本的青少年放在一个陌生的时候他们都会把周围的地方观察分析清楚,就有这样的意识。
实际上生活这些小的细节你平时没有注意的话,到时候真正发生什么事情,不管是在哪里,或者你到了国外任何一个陌生地方也好都会给你造成很大的影响。像“911”事件当中就有很多的成年人,他因为平常自己坐惯电梯了就不知道怎样逃生。所以我们也想把这方面的教育,希望从我们这边开始,然后慢慢的能够把危情生存理念让更多的人知道,然后惠及更多的民众。
像日本和美国都拍了很多的电影,像我们最近看到的《2012》,还有《纽约大爆炸》,这些电影不光是针对成年人,有一些小孩子也会接受这方面的教育,让他了解怎么样在灾难中逃生。
郉镔:说到这里,我想问一个问题,马上就要到4月份了,4月10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对4月10号有一个特别的感触?一百年前的4月10号的是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日子,在1994年的时候,另外一艘船爱沙尼亚号又沉没了,我不是要讲这两艘船怎么沉没的,也不要讲日期有什么特别,我是讲第二艘船沉没的时候当时船上有一千名左右人,最后只有一百多人逃生了。最后发现一个问题,能够逃生的人大都是在平常有过很多的有关逃生、有关危情的一些训练的。当时的情形是很紧急的,紧急到什么情况呢?就是船从撞到沉没也就几分钟的事情,当时也是晚上两点多,很多人在睡梦当中,但是当时仍然有人逃生了。这跟泰坦尼克号不一样,不是救生船少的问题,而是很多人出现了这种情况,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所措。而且船出事的时候大家都在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这样呢?脑子里都是这样的一些疑问,但没有马上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种自我危情防范的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人他现在是瑞典的议员了,他当时回忆说,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突然有一种自我防范和自我救生的潜能爆发出来了。就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大家都在船上,都是很安静的两点多,有人在喝酒,有的人在跳舞,他突然意识到危情,曾经受过训练的生存潜能爆发了,奋力就爬上了救生船。他当时回忆差不多有90%的人发现出了事了,但就没有什么反应,茫然。这可以看出来一种自我的危情生存意识和一种训练有素的经历都会在危情出现的时候产生不同的效果。
再举一个例子,“911”的时候,有一个公司,在纽约世贸双子楼的73层楼。73层已经很高了,第一个飞机撞了之后浓烟弥漫,当时广播播了大家不要乱动待在原地。但是这个公司的领导说马上撤离,他们马上从73层楼很快地撤到了地面,整个公司有2300多人,最后只有13个人没有逃生,其他人全都逃生了。我说很快花了多长时间呢?半个多小时!大家想半个多小时还是很快啊?从73层楼走楼梯跑到地面上花了半个小时这是相当快的速度了,这不是一下子能够爬下来的。为什么能做到呢?这个公司很特别,他们平常就在做这方面的训练,他们有事没事就进行演习。咱们现在在楼的12层,不算太高,73层楼一层一层跑下去是需要体力的,最后他们就跑下去了。最后只有13个人没有逃生。这就是一些事例,因为他们平常训练有速,他们有这样的意识。
柳虹:我先说说,刚才郉博士提到大脑一片空白,我是深有体会。可能大家有时候都不相信有一些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我碰到过很多的事情,包括以前小的时候我们碰到过唐山地震,我是在北京,当时唐山地震北京还是影响很大。当时还很小,在睡梦中突然就被父母拉起来了,当时还觉得好玩,到后来才发现地震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还有郉博士说的交通事故我也遇到了,因为我跟他当时在一辆车上。我们在一个转弯的路口,司机是我们的一个朋友,他在犹豫是从这个口出去还是从那个口出去。那个路有一点坡,当我们看到一辆车正撞过来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反应时间的,但我们车里的所有人没有任何的反应,没有防范措施,就是看着车真的是像跟刚才说的船沉了一样,就是眼看着它撞过来,实际上是可以反应过来的。但是最后就给撞了,所幸是我们车里面的五个人没有受到太严重的伤害。
郉镔:轻微脑震荡。
柳虹:这件事情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我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情。安全事故大家都在说,中国的交通事故在世界上也是比较严重的,排在前几位。我们就感觉到光有这样的一个概念还不够,应该要变成一种能力,要对这方面的能力培养非常的重视。这是一个例子。
还有一个例子,刚才我们看到的一个画面有一个在澳大利亚出事的中国女孩,歹徒是跟着其中一个留学生进入他们的房间,屋子里当时有四个留学生,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虐待中,最后她和她的男朋友忍无可忍的跳楼了,最后她死了,她的男朋友受了重伤。这个女孩是四川的,她的父母是刚经受过汶川地震的打击,现在又失去了心爱的女儿,对家里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很乖巧的一个女孩,有两千多人为她送行。我非常能够理解她的感受,人有一种本能,碰到这样情况的时候,大脑会一片空白,有很多的东西好像反应不过来,社会上经常做的简简单单的安全教育不知道一下子跑那儿去了。我在法国也经历过一个很可怕的入室抢劫。当时我自己一个人在家,我听到有一人在敲门,我有一种习惯,我在家里工作一般人没有事先跟我说好要过来的话,我一般是装做家里没有人。这时候我听到门有动静,听了一小会的时候觉得不对劲,我站起身,看到门被撬开了,两个阿拉伯人拿着刀站在门口,这时候一般人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无所适从的反应,另外一种是大喊大叫,我碰到这样的事情就大喊大叫了。我后来想起来我还算是比较走运,因为他俩是比较年轻,可能也是不经常做这个事,他没有想到家里有人,结果他们俩也很害怕,转身就跑,然后说对不起我找错人了之类的。实际上他们手上拿着刀子,门也是被撬开的。最后他们俩走了,我把门关上以后我马上就上了两道锁,然后我一直在那后怕。后怕了很长时间,我一直一个人在那里哆嗦,我在想如果他们俩是有经验的我该怎么办?在这之前我们也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训练,没有人教。这是2006年发生的事情,最后我才觉得确实这方面需要有人来做这件事情,我发现没有人在做。所以我们组了这个团队,我们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研究,有所推广。
另外在国外,我实际上还碰到过一些零零碎碎的事,包括我刚才说到的我刚到法国住在美丽城的小区,那个小区阿拉伯人、越南人、中国人住的非常多,非常杂。我当时在宾馆住了一阵觉得比较贵,最后我去找一个我父亲的同事想拜访他,他住的地铁站,站名是英文里的C开头。我忽略了他那一站跟另外的一个方向的另一站也是一个C开头。美丽城是这两个C开头的中间。所以有一次我出门的时候就下错站了,我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我就觉得一点都不熟悉这个环境,觉得怎么这么陌生,没有一点记号可以找到我父亲的朋友。我最后没有办法又回到了美丽城的地铁,当时已经是晚上九点来钟,在有一些地方应该说是没有太大问题,但是那个区九点多已经是非常乱了。后来我听当地中国人说这个时候大家最好不要出去,因为比较乱,有的餐馆怕抢还养了狗。
后来我想从地铁站口出来的时候,有一个阿拉伯人,我往这边走他往这边走,我往这边他也往这边,我出不去。我当时不了解地铁还有别的出口,一脑子就想从这边出去找到认识的人。他这边弄来弄去有一小段时间。最后有一个阿拉伯人说你不要害怕我带你出去,带出去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们走出去的时候他一直问我,你从哪里来,然后套各种各样的信息。我脑子里面一直在想我怎么摆脱他。后来走了一段路,我基本上认出方向了,我知道从哪里走了。走到一小段的时候他碰到了一个他的朋友,我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预谋的。然后他跟他的朋友就开始说话了,说的法语当时我也听不懂,我觉得这时候是赶紧脱离他的一个机会,所以马上跑到马跑的对面。这事后我也后怕了很久。
所以说在生活当中实际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危险,我碰到的这些都属于比较大的,还有很多小的事,这些大大小小的危险作为现代人都是很容易碰到的。不像以前的人生活在一个较小的空间里,现代人,我们又要旅游又要出国,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所以把自己也暴露在非常容易出危险的地方,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有没有生存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史森:刚才两位说了很多的案例。我个人也遇到了很多这方面的经历,我就不再多说了。我做一个总结吧,有研究指出,在灾难降临的时候有10%的人能够正确的逃生,另外有10%的人群会出现一种歇斯底里的失控状态。而80%的人表现的是不知所措,大脑一片空白。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而在通常的重压下,我们的大脑会本能的做出反应,但是很多时候选择的是错误的,但人的大脑和行为是具有可塑性的。所以我们提出“危情生存”的概念,是想通过一整套的训练去培养和塑造人的这方面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危情生存”的能力素质。
所以我们提出了“危情生存”的十项能力,希望大家能够深刻的理解。第一个我们提到的自我认知能力。从一开始我就给年轻人说,出国留学前有哪些目的?就需要有一个很强的自我认知,认识自己人的优点和盲点,从而加以调整。观察识别能力刚才柳老师也提到了,到了一个陌生地方,我们有没有注意消防通道在哪里,安全出口在哪里,这些细节是非常关键的。
而知识储备能力,包括我们提到了刚才的事件和交通方面的和其它例子方面,有安全常识或者是我们所说的知识储备能力,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下面还有独立自主、沟通交流、心理调节、应变反应、自我救助、生存适应,我们留学生出国之后这几方面的能力对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我们一直在提到的是危情防范的意识,我们要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它流淌在我们的血液当中。这十项能力不是一天能够培养的,我们今天提出来就是让大家知道,我们会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帮助大家,把这十项能力变成一种内在的素质,面对自己的人生。
柳虹:我们“危情生存”训练系统,采取的手法也是非常丰富的。像我们这里面列出了十项像情景演练、心理测试、动漫啊等不同的方式,这也是从我们经验中得出来的。传统的安全教育反反复复的说了很多,但是很多年轻人对单纯的说教不是特别的能听进去,而且会很快忘了。所以我们利用不同的手段和不同的方式,包括训练课,包括我们将来要做一些游戏,还有一些读物,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使大家拥有真正的危情生存能力。
“危情生存”我们想解决几个很关键的点:第一个就是我刚才说的,我们从小到大学的知识点都很零碎,我们希望把它系统化、专业化。我们现在把生活中60多种灾难分成不同的系列,我们针对不同系列通过丰富的手法训练大家这方面的能力,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们希望大家理解“危情生存”跟安全教育和拓展还是有很大不同。虽然有时候大家在提法上有混在一起的时候,实际上有一些本质上的不同。比如说安全教育我刚才提到了,属于知识储备中其中的一项,是一个很表面的知识点。但是我们“危情生存”是注重个体的深层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我打个比方,有一个年轻人他喜欢足球,想做守门员,我们告诉他守门员是怎么回事,就是球来了你应该怎么接住。可这不是你告诉他就可以接住的,这需要训练变成一种能力。包括画画,谁也知道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但是你要画在纸上如果没有经过训练,画出来的人可能很不像样。
另外拓展是通过游戏训练集体的凝聚力和培训大家战胜困难,这是一种角度。但是我们更强调个体的角度。我们发现危情发生的时候,有很多情况下,不是你处在一个集体当中,有很多情况是你个人处在一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我刚才说到了我自己遇到的很多情况,事后我也留意过一些现象,比如说我住的楼里只有我一个留学生,还有邢博士说的甚至有时候一个小的区域里只有一两个中国人,首先你要自己把自己的危情意识和能力培训好,学会防范和自救。
另外一个,我们刚才提到,死亡和危险这些都是非常严肃的课题,我们希望大家一方面要正视它,另一方面我们希望用这样很丰富的手段来化解它,让大家真正的学进去,听进去。
最后一点,我也想说一下,我们这次讲座的目的还是希望大家从这次课中掌握一点意识,因为我们是一个系列的课,这一次我们只是讲述一下概念,等到以后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下一步的培训。
这是我们官方网站上几个培训、游戏、阅读和影视之类栏目,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下面我让史老师给我们再分析一下,在海外华人频出问题的深层原因。
史森:在原因上归类来说,我们把它分成内因和外因。内因就是自身会导致的危情事件的发生,比如说心理问题,这个我们看到有很多海外的枪击案,甚至是有一些中国的年轻人造成的,这就是一种心理的畸形导致的危险事件的发生。
当然了,还有一些自身,比如说因为学业考试,尤其是第一年上预科的话,学语言过不了关,真正入不了大学造成了心理负担,觉得是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家庭而选择轻生,造成自己的人身生命的伤害,这是我们所说的内因。
当然还有一些外部的因素,比如说环境方面的,大家可能也听到过“光头党”,我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是我身边朋友有在俄罗留学,他们是亲身经历过“光头党”的袭击。陌生的环境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环境因素是一个外部的因素。还有一些像种族歧视也是属于外部因素。我们也一直在说世界不是哪里都太平,有一些我们觉得治安非常好的国家,他的社会环境看似很安逸,但是这其中也隐藏着不少的危情。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上,可能郉博士理解的更深一些。
郉镔:文化差异肯定是有的,但是出危情或者是在危情情况下脑子一片空白,肯定不是因为文化差异引起的,肯定是他自身的一种素质和能力的欠缺,这是要明确说明的。
刚才提到法国的留学生闫明在一次从很小口角引起的的吵架然后失去了他的生命,起因是很简单的,就是那个黑人说了一句他认为是很侮辱中国人或者是侮辱中国的一句话,但是那个人在法庭上讲并不是这样一个初衷。他表达出来但是闫明就觉得是这样的问题,最后就导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他们几个中国学生就和对方打了一顿,最后对方又找人把他们打了一顿,最后就用了刀子,最后闫明就失去了生命。
实际上我觉得这些情况应该大度一些,经常说外国人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等,其实我觉得中国人其实民族主义还是很强的。你想变成一个国际化的人,你没有必要老是觉得自己是中国人,自己的国家就不容别人说,不应该有这样的情况,因为不是所有外国人都了解中国文化,你首先应该找机会让他了解。从外因上来讲,有很多时候实际上国外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刚才说的“光头党”并不是说你是中国人就针对你,关键是看你的心态怎么调整。
更深层次的讲,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自身要有危情生存的意识在,这样就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像闫明的情况,后来都打成那样了,如果他想到自己的生命是高于一切的,那就不会有后面过激的事情。我觉得这方面还是有必要在出国之前有这样的训练。
柳虹:说到语言障碍,我非常有感触。像我们几个回到国内现在开始创业,每天非常忙碌,也非常的充实,有很多的事情在做,也感觉从国外带来很多新的观念和新的技术,觉得一直是在认认真真的干事业,在国内生活我们也觉得开心。我回来这一阵一直接到我法国不同朋友给我打电话,我发现他们现在在法国特别不安定,感情纠纷、离婚等等,就是一直在折腾这些事,而且有的很多找的是外国的男朋友和外国老公,在语言沟通上经常会发生这个和那个的误会。我一直跟他们说你们学的差不多赶紧回国,别在外面折腾这些事了,浪费大好的时光。
我们说了好多很危险、很负面的东西,我也给大家举一个我非常欣赏的正面的让大家借鉴的例子。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有一个台湾非常有名的女作家,也是一个广告人,很年轻,叫李欣频,她走过30多个国家,写过很多书,每年看200场电影,她也给很多大学讲人生的创意课,但我发现她讲的第一课没有讲广告创意和人生创意,她第一课讲的是怎么样在灾难频发的时代生存,这也是她实际感受出来的。因为她在“911”的那一段时候刚好在美国,本来想在美国多待一段时间的,因为朋友有事就拉她先回来了。等到回来的时候看到了电视,了解了9.11的情况,心里害怕了好久。后来她就给学生先讲生存,自己也非常注意在这方面进行锻炼。她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如果连命都保不住,再讲其它的课也是没有意义的。
如何建立具有保护作用的社交屏障
柳虹:话题三,如何构建一个具有保护作用的社交屏障。这个也是我们团队非常精心地为大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也想了很多的方式。比如说我这上面写了一段话,建立一个由可以信赖的同学、朋友、社团成员组成的社交圈;营造一个由驻外使馆、所在学校、国际组织、保险救援机构组成的保护圈;依靠由专业机构提供的心理援助和法律救助服务。这里涉及到几层圈子。下面我就把话筒交给郉博士。
郉镔:这个社交不仅仅是做生意娱乐的圈子。这个圈子应该是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去了国外之后,一定要有几个自己特别要好的朋友,不管是同学也好,还是朋友,而且要把自己的行踪和自己的联系方式等等一定要告诉他们,互相经常有沟通和有来往。从心里的角度来讲,心理危机在这层圈子里能够很好的解决。
刚才讲到沟通问题,心理的压力孤独感等等,其实出国之后有很多的压力,孤独感可能是最多的一个压力。跟自己的父母一下子离的很远,尽管可以随时打电话,可以视频通话等等,实际上还是有距离感的。这时候身边的好朋友是很好的倾诉对象。
第二层的圈子是社团的圈子。为什么要提社团圈子呢?我们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们是由近40个成员协会组成的专业社团,差不多每个欧洲国家都有我们联合会的成员。所以去到欧洲,不管是在哪个国家,除非是特别小的国家,在一些比较大的发达国家肯定能够找到我们的联合会里的社团。这个社团为什么能够给你起保护作用呢?新来乍到的人肯定有很多的无知,这时候你可以通过社团的活动和社团热心的人给你引导和指导,甚至你出了事以后社团的人也会给你出主意,社团起的作用有时要比找警察还好。
第三层就是我们讲的大使馆,还有一些机构,像你们海外救援机构。如果你出了问题就有这样的机构,像大使馆就有教育处,他们有专门的老师给你联系,到你的学校或者在所在国的官方从其它的方式来援助你。出了国还是要尽快的把自己的社交圈子建立起来,把自己保护起来。我们讲的危情出现了之后,或者是你有能力去应对,或者你已经把这个屏障做好了,危险找不到你的话这样就更安全了。
所以,在我们第二个话题讲到,首先要把自己训练好,自己要有应对危情能力的情况下,第三个话题就是把你的屏障建立起来,这样的话你就更安全。
最后还有另一个圈子,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圈子(幻灯投影)。这是个线上的圈子,实际上是我们有很多活动,是线上和线下能够配合的。有很多的活动可以在线上来做。很多的问题和一些疑问都可以在线上的圈子里把它解决了,另一些危情在线下通过你的社交圈子屏蔽掉,把你保护住了。
这个地方我举的一个例子,是一个线上沟通的平台,很多事情你通过沟通了危情就不会找你了。在座也有很多的家长,你们送自己的子女去国外留学了,这个平台就可以做一种沟通。一方面是情感上的沟通,另一方面也是危情防范的屏障和保护。有很多的东西也可以通过这种沟通起到一个自我保护的作用。
这种社交圈子怎么样很好的建立起来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入社团。不是因为我是社团的人我就这样来宣传,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为什么呢?不光是从危情的角度,刚才我们讲了,因为这个话题总的讲的是平安留学。这个对于学业本身,对于今后找工作,对于怎么样适应社会,以及包括你到了一个工作单位怎么加薪都会在这个社团得到帮助和指点。像我们协会里面的成员基本上都有在各大公司的人,就有很多自身的经历,怎么找工作,怎么样面试,怎么样跟老板谈价钱,怎么样一步一步提升起来,甚至包括怎么管理人,你作为一个外国人你怎么去管理法国人等等,这些在我们社团里面就有大大小小的活动,去影响和告诉其他的人。对于刚出去的留学生来讲,能够尽快找到一个跟自己专业和自己的文化背景、爱好相近的社团,加入这个社团里面去,对他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柳虹:郉博士刚才说的社团是有专业的。我再补充一下,社团有几种类型,有专业的社团,也有同乡会,还包括有民间的组织。像我们在2004年的时候法国中国年,我们曾经跟法国的政府和官员一起组织了我爱中国协会,会员里有中国人也有法国人,这样大家都喜欢中国的文化一起交换语言和交流文化。有很多法国人比较热情,尤其是退休了的老人,特别有正义感,特别喜欢帮助外国人。昨天我一个朋友打电话告诉我说,她是按摩师,她最近帮一个老太太按摩,每次一个小时她给老太太按摩,老太太同时都要教她一个小时的法语。史老师也有这方面的感触。
史森:我在乌克兰的时候也加入到了很多的学生会组织,我本身也跟着很多的社团联合组建了华人留学生的联合会,无论跟使馆教育处还是学校领导,包括很多学校的中国学生,甚至是各国的留学生的交流,对自己的成长、对自己的帮助都是很大的。不但能够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也能够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各国的文化,包括你如何帮助别人、理解别人,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还是很大的。因为现在我们是一个讲求个性独立的时代,尤其是年轻人,特别是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要主动了解各国的文化,各国的人,对自己对认识这个社会,对完善自我都是很有帮助的。
柳虹:有关社团的情况,以后我们会陆续在搜狐出国频道,还有我们官网上会列出来一些。我们现在手头收集差不多有百十家。每一年教育部和科技部会组织留学生交流会,一个是在广州,另外一个地方是在大连,我们都会结交世界各地华人社团的朋友,也希望把这个资源贡献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接下来我们稍微做一下这次讲座的小结。刚才我们讲了三个话题,一是出国要有全面规划。二是出国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要具有危情生存能力方面的准备。第三点是在出国以后,要建立一个能够起到保护作用的社交屏障,让自己迅速融入这个社会,这样也能够让国内的亲人放心。
最后关于这次讲座我再次要感谢搜狐出国频道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机会,我们以后也会跟这些资深的媒体和中介机构进行合作,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服务。请嘉宾每人在大课堂结束前再说一句话吧。
郉镔:守护生命利益,关注危情生存。
史森: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抱有一个学习的态度去面对自己将要面对的留学道路。
柳虹:最后我们衷心的祝愿大家平平安安的走出国门,圆满完成学业,平平安安的回到祖国亲人的怀抱里。
【搜狐出国主持人许晓书】:此次活动即将圆满结束,衷心地祝福所有负笈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们平平安安、学有所成,祝愿普天下的留学生父母健康如意,欢迎各位继续支持并关注搜狐出国频道。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