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出国频道 > 2010中国国际教育展指定官方门户报道网络媒体_搜狐出国 >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基础教育高级研讨会: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来源:搜狐出国
2010年10月17日22:21

  主持人:非常感谢杨主任,国内同志们都知道北京市进行区域性调整之后,原来崇文区和东城区合并成了新的东城区,刚才杨先生在国家发展纲要背景下,结合新东城区整个教育格局的调整和规划,结合高中阶段进行了交流思路,而且就当中改革的难点也做了分析,这一块可以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我们新东城区建设过程中教育如何来筹划改革,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惊喜和探索。

  李观政[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深化教学方式改革与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

  下面一位发言人就是我们一个非常特殊的人来报告,她是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李观政女士,李主任原来也是在早期一直在一线教学,后来在职业学校里担任职业学校的领导,我们朝阳区教委主任,副区长,从02年开始直接领导北京市基础教育。我本人有幸在她的领导下工作多年,特别受益,李主任最大的特点特别富有创造性和工作的激情。我记得在2003年全球瞩目的当时北京非典肆虐的时候,李主任带我们创造了新的空中课堂的教学模式,这几年从一线领导岗位下来以后,做北京市教育协会的工作,也是给人耳目一新,她做了很多新的教育探索。比如说开展大量的学校层面的专题研究,通过研究来培育和推进学校的特色建设,那么她今天给大家交流的是另外一个结合北京市的高中课程改革,做的新探索。就是创建关于基于网络的选修课程的这种开发,下面分享李主任和她的同事们一块就这个领域做的新探索,有请李主任。

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李观政女士
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李观政女士

  李观政:尊敬的主持人,铁道院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来参加这次基础教育的国际研讨会。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深化教育方式改革与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委托,由北京市教育学会主持的北京市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项目,以选修模块为突破口,创造性打造了虚拟课堂,并与现实课堂进行整合。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方式,营造出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新的课程形态和课程文化。我想这是我们对新的时代特征认识的一个积极回应,也是面临挑战所做的教育方式的一种突破。

  从四个方面介绍我们项目,一个是虚拟课堂,虚拟课堂创造了新型的教学模式,第二个是教师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教师角色发生着变化,由决定者,评判者转为帮助者,指导者。第三方面是学生变化,学生在积极学习过程中更为自信、自尊、开放。第四个方面是我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静态课程资源开发和动态课程资源声称的有机融合。

  下面讲讲虚拟课堂,创造了新型教学模式,虚拟教室与现实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我们平时叫做双课堂教学模式。为信息技术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突破,它改变了传统的较与学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变革,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构建了多元教学共同体。选修模块是新课程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最能体现新课程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优势,但现实中很多学校在开展选修模块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选修资源不足,走班教室不够,指导教师力量短缺,以及选修课程的管理等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市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项目,07年我们就已经开始了,创造性的开展了虚拟教室与现实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

  地理学科是以人大附中,清华附中,中关村中学,三个学校57名学生组建选修班,由三校各出一名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对这种过去难以想象的教学方式,中关村中学参与预实验的马玗老师深幽体会地说:“虚拟课堂缩短了学校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了优化合理的配置,这种尝试为今后教学领域内融合教学资源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北京四中、五中、171中学,虚拟课堂注册学习相关选修课程的学生,不仅有来自于本校同一年级的不同教学班的学生,也有来自与本区或外区县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不仅是普通中学学生有机会进入高中示范校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同样也有示范校学生进入普通农村中学的选修班选课的情况出现。甚至还有外省市的师生在昌平一中《走进论语”这一选修课中注册学习参与研讨。

  在项目推进两年时间中,覆盖北京市八个区县,参加预实验的学校82所,实验教室680人,实验学生10335名,试验设计5个学科,分别是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和音乐,五科共建成17个模块的课程资源相关选修课的课程素材资源80000条,其中包括学生生成性资源。

  在这种探索中教师在发生着变化,由决定者、评判者转为帮助者,指导者,虚拟教室与现实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转变并提高了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行为与能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课程主动的积极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型教学关系正在变成现实。

  虚拟教室和现实课堂整合的教学预实验,直接影响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给教师带来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甚至开始改变着参与实验的部分教师的思维方式,北京五中王屏萍老师今天他也来了。王平平老师讲以前的教学我总是力图把每篇课文的最精彩处不厌其烦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到一种恍然大悟,继而对教师充满着崇拜,学生发自内心的一些见解、想法,在课堂上却没有机会展示,结果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今静静想到似乎自己很少真正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问题,甚少真正关注到作为参差不齐、活生生个体的每个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基础、要求和困难。他还惊喜的发现在虚拟教室中学习,学生呈现出最本真的学习状态,可以直接反对,可以拒绝发言,甚至可以中途退席。虚拟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全方位的挑战,但是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是学生开始主动细读文本,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获得新知。并且在师生,生生多重交流与碰撞中产生成就感,学生真正呈现出了主动学习的愿望。看着学生们在论坛上尽情张扬个性与才华,体验他们内心微妙的激动,惊喜着他们的点滴进步,王屏萍老师开始重新思考教师决策的定位,正是基于上述这样的思考和观念的转变,实验教室们开始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开始把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起点,开始注意抓住时机,及时指导精心推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决定者”“评判者”转向帮助者,指导者,从重结果,变成重过程。

  教学方式的改变对教师的职能、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网络选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验,不仅带动了教师个人得专业发展,也促进了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两三位老师共同开门一门课程,教师跨校合作开发和研讨,这在目前形成的预实验教室团队中,已经成为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专家、教师、学生共同成为课程开发的合作伙伴,一种开放、平等、合作的课程文化开始出现端倪。

  第三个在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他们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更为自信,自尊,开放,虚拟教室与现实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获得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得更为自信,自尊,开放,学生主动活泼,生动的学习局面,鲜明的呈现出来,学生乐学、好学,并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学习。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营造一种学生主动活泼生动的学习局面,是多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但由于旧有的课程资源、教学结构、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真正焕发出来。

  现在进入虚拟教室和现实课堂整合的教学预实验后,参加实验的教师欣喜的发现虚拟课堂的设置明显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出现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学生苦学的局面将有机会得到彻底改变。在虚拟教室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自设主题,回帖流浪,学习量很大,但这些都是学生在主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内自动完成的,昌平区实验中学杨国星同学在选修音乐创作模块的过程中,尝试写出了自己第一首歌曲,他在将自己创作的歌曲上传到虚拟课堂的论坛时写下了这样的留言:同学们不要笑话,我创造了一首歌曲,可我还不会记谱,只好先把自己唱的录音法到这里,我的嗓子不是很好。但这却是从心理唱出来的,这首歌叫《因为有你》。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整合教学方式,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逐渐学会学习,担任板主学生会不时关注自己负责的学习内容,将同学们在虚拟课堂讨论中形成的重要的有价值的观点,及时整理出来,供同学们分享,将现实课堂上教师重要的方法指导甚至是师生之间一次课间讨论中形成的有价值的信息,编辑成文,放入虚拟课堂,和同学们交流。参与讨论的学生会将自己查找的资料贡献出来,给老师和同学参考,有的还细心的纠正其他同学在回帖中出现的错字病句,阅读表达,讨论、交流、置疑,争辩,赞同,支持查考,创作已经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基本方式,学习生活方式的变革正在虚拟教室与现实课堂整合中悄然出现,学生乐学不觉苦,乐学不觉累。

  北京五中高一七班李思峤同学在谈到自己的网络课堂的体会时说,在网络课堂上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之说,永远欢迎我们的新奇的观点和想法,言之有理即可,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时事讲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用条例清晰的语言叙述出来,小有议论文的感觉,我想我是幸运的,有了网络课堂让我的假期生活更加充实,网上学习,在校交流,让我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更好的体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的独特新,虚拟课堂完整地记录合成学生学习过程,为突破学习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的难题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完善学习学生评价系统,促进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

  第四个课程资源,静态课程资源开发和动态课程资源生成有机融合。虚拟教室与现实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重新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存储功能和网络的交互功能,开发,存储丰富的选修课程资源,突破新课程实验中课程资源不足的局限,为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个人学习发展的课程提供可能性,真正体现选修课程的选择性。

  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借助虚拟课堂网络平台得以建立,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跨区域的选课已经初步成为现实,课程资源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开发和使用,静态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动态的课程资源生成逐渐有机融合。

  实践告诉我们:高中课改最宝贵的东西,或者说我们基础教学中最宝贵的东西,不是这些静态的资源库,或者别人做好的东西,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随机生成的这种最鲜活的东西,在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的整合过程中,可以看到不是高中示范校向普通高中校、农村校单向输出所谓优质资源,而是优质课程资源的多维度的交流与共享。真正优质课程资源是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课程资源,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选择课程的权利,也赋予了学生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学生在虚拟课堂中不仅是课程的学习者,也是课程的建设者,和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这一点,所有参与课程实验的教师,都有真实和深切的体验。

  像新源里中学尹强老师老师说,学生自身就是语文、数学的重要资源,学习在学生过程中的合作,例如讨论问题、相互启发,分享资源等学习行为,其实往往包含着学生对静态素材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妨谓之学生原创的动态资源,这类资源的生成,将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成果。

  以上就是我们三年多对于学习教学方式改革和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所做的探索,今天我们参与这个项目团队的骨干老师们都来到了会场,我讲完以后,也希望大家提出意见,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海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中国教育培训库 找学校 找课程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