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出国频道 > 留学移民海外视野

留学回国被迫再充电 海待催生海归培训班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01日10:19

  >>>进入搜狐出国频道

  今年毕业的刘思兵5月中旬回到老家江门,6月来到广州找工作。本以为国外镀金后可以比较容易找份满意的工作,没想到2个多月过去了,他还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有些失望有些吃惊,在父母帮助下,他回到江门暂时呆在亲戚的公司一边工作,一边参加海归就业培训课程。 “我还真没想到广州的竞争那么大。”刘思兵好几次重复这句话,“出过国也不再是优势了,在我身上出国反而是坏事。”刘思兵告诉记者,他本来进入广州一家有名软件设计公司的第三次面试,但因为自己没有处理好和上司的关系而最终被淘汰。

  原来,他认为软件设计需要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创新,每天早、中、下午都要打卡和写每天上交工作报告的制度让他抓狂。“如果一直在思考,定时要去打卡就会打断我的思路;每晚写总结的时间也浪费了。我还几次和上司提出,他都对我不要妄想更改公司的制度,还批评我。”

  他认为自己顶头上司不懂,就在开会时直接向经理提出废除制度。会后上司以他的性格不适合而决定淘汰他留下另一位中大毕业生。

  “或许真的是出国太久了,不懂得在国内应该怎样为人处事,不懂得婉转。”刘思兵总结自己,对国内情况和公司制度了解不足,国内价值观、说话方式也不同。“没办法,要重新适应自己的国家,只有参加培训课程,适应国内社会。”

  刘思兵听其他回国的朋友介绍,就一起参加了专门为“海龟”(海归)设置的培训班。“其实就是了解国内经济、社会,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为人处事,还有国人的关系和面子问题。我们也真的需要这些课程。”

  刘思兵并不是一个特例。据世界HR(人力资源)实验室对随机抽取的中国1500多个“海归”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40%“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早几年,我国一份“海归搜索行动——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显示,只有57.5%的“海归”能在归国6个月左右找到工作,相当一部分“海归”不得不沦为“海带”(海待)。

  广州岗顶一家教育机构负责人陈先生分析,随着出国留学门槛的一降再降,“海归”的含金量随之缩水,更多企业“要能力不要背景”;而年轻“海归”从校门到校门,回来后仍习惯运用欧美惯性思维待人接物,加之对国内办事程序不熟、缺乏工作经验等,使一些海归在短时间内无法和国内就业形势接轨,容易出现认知断档现象,变成“水土不服”。

  一些教育机构瞄准这个商机,开设为了帮助海归们尽快度过“水土不服”期的“海归培训班”或者培训课程,为归国留学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平台。

  

(责任编辑:鲍春华)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中国教育培训库 找学校 找课程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