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9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日前刊发了对日本NPO亚洲留学研究所理事长中村昭一的专访,67岁的中村昭一20年来坚持义务为中国留学生推荐升学、帮助中国留学生解决食宿等问题,受到不少留日学生的尊敬。采访中中村昭一表示,对来自日本文化之源国度中国的孩子们,“我是应该帮助的。这是一种心情、一种愿望,也可以说是一种能力”。
文章摘录如下:
开始听到“中村昭一”这个名字,《日本新华侨报》记者吓了一跳,还以为是那位已经作古的前日本财相呢。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向《日本新华侨报》记者推荐这位“中村昭一”,纷纷讲述他如何义务为中国留学生推荐升学、帮助中国留学生解决食宿等等事迹的时候,记者才知道此“中村”非彼“中村”。
9点50分,在距离约好的咖啡厅不到20米处,《日本新华侨报》记者看见中村昭一先生一身正装,中规中矩地等待在路旁。我们一起走进咖啡厅后,就见中村昭一先生径直走向“吸烟区”,陪同的人员略带歉意地向记者表示,中村先生嗜烟如命,不抽上几根,就说不出话来。果不其然,中村昭一先生拎着烟灰缸还未落座就开始大侃特侃自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接着又挨个询问我们各位父亲的年纪,当得知都比中村昭一先生小时,他笑了,继而俨然以严父的口吻把他和中国留学生的近20年交情娓娓道来。
中村昭一先生的讲话里面充满了“包容”、“觉悟”、“认真”、“缘”……等关键字——“我与中国留学生接触了近20年啦,我的儿子今年快三十岁了,就像你们这般大,在我眼中,还是个孩子;就像我面前的中国留学生一样,天真、可爱,呵呵,都是我的孩子。”中村昭一这样说着。
据《日本新华侨报》近期的调查,今年由于受日元汇率不断创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赴日留学生人数较往年急剧减少,这与日本政府的“三十万留学生计划”明显相悖。从中国北京、天津两地的生源看,以规模中等的留学咨询公司为例,平均一家公司半年签约的留日学生仅有不到5人,天津帆之都留学咨询公司的日本部负责人韩明向《日本新华侨报》介绍说,这半年来平均每天仅有一人通过电话咨询赴日留学信息,最后落实签约者更是寥寥。中国经济发展一枝独秀,留学目的国的增多,欧、美、加、澳纷纷抢滩中国大陆市场,这无疑对本就不大的日本留学市场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如何适时调整本国的留学政策?如何吸引中国学生?先就读语言学校是不是赴日留学的必经途径?等等,都成为摆在日本教育界有识之士面前的问题。围绕着这些问题,《日本新华侨报》对中村昭一先生进行了访谈。
《日本新华侨报》:我们都知道,日本的大学一般不对中国大陆直接招生,赴日留学先要先到语言学校就学两年,这让很多中国学生在选择留学目的国时,对日本的两年的语言学习产生疑惑,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中村昭一:大约10年前,我曾代表东京电机大学访问中国的内蒙、新疆等地的大学,并开展了很有成效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当时,我们招收留学生的条件,以研究生层面为例,要求日语达到二级,并有符合规范的研究计划就可以直接进入研究生院的选拔考试。因此,我认为没有必要坚持让学生到日本后必须到日语学校就读两年的制度。
当然,外国学生到日本后,如果能够在语言学校读两年书,利用这个时间让语言过关,同时接触日本社会,了解日本文化,甚至通过打工积攒一些学费,这样进入大学以后会有助于学习的。大学的学习绝对不是简单的语言学习、知识学习,更有着社会学习。
据我所知,日本一些大学里面还设有“留学生语言中心”,就是帮助那些日语还没有完全过关的外国留学生提高日语水平的。这个,我认为也是值得推广的。
《日本新华侨报》: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中国留学生的?在您眼中,中国留学生有什么变化?
中村昭一:我接触中国留学生已经快20年了,当我还是东京电机大学企划宣传部长的时候,就和中国留学生有了来往。至于说变化嘛,我认为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呵呵,首先,他们都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其次,他们的学习欲望非常强烈,这一点从他们的眼睛中我就能读出来。与日本的学生不同,日本的这一代啊,喜欢电子游戏,比不了中国学生的学习欲望。
《日本新华侨报》:我们了解到您多年来免费帮助了许多中国留学生,在您退休后也依然坚持这么做,为什么呢?
中村昭一:我不是跟你们说过么?“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也是你们中国的古语啊!我总跟我的孩子说,日本文化的源流是中国啊!像茶道、插花等等,我真的希望日本的孩子和中国的孩子能够多多的交流,你知道么?我一年至少带我的孩子去一趟中国。对来自日本文化之源这样国度的孩子们,我是应该帮助的。因此,这种帮助与我在职和退休是没有关系的,这是一种心情、一种愿望,也可以说是一种能力吧。
《日本新华侨报》:日本目前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的“高龄化”。在这种背景下,您认为日本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应该如何利用呢?
中村昭一:不错,日本现在大约有大学400多所,其中分为国立、公立、私立,当然大多数是私立大学。这些私立大学中有很多历史悠久的教会大学。应该说,日本大学的设备、师资等教育资源是丰富的,也是质量不错的。现在,日本社会的高龄化、少子化问题日益严峻,每年入学的学生逐年减少,因此,如何继续使用日本高等教育资源也就成为问题。学校如果都合并了、关张了,这种教育资源也没有用了。所以,我个人认为日本政府提出的“三十万留学生计划”就是对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的一种再开发和再利用。
《日本新华侨报》:我想换一个话题,从您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国留学生在申请日本的大学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中村昭一:我认为中国留学生一定要明确自己赴日留学的目的,这个目的当然就是学习。我知道,很多中国留学生都把时间都用在打工上面了,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一定要处理好打工与学习的关系。其实,“打工”这个问题也是个老问题了,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年年头疼中国留学生超时打工的问题,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作为个人,我能理解很多中国学生赴日留学后,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去打工。但是,在选择留学之前还是应该做好相关准备的,至少要斟酌个人的经济储备。在我看来,这个经济问题是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日本新华侨报》:我们看到,近期日本的一些大学鼓励、欢迎更多的中国大学本科毕业学生就读日本的大学院(研究生院),对于备考日本大学院的中国留学生,您有什么建议?
中村昭一:首先,你至少要有日本语能力考试二级或者相当的日语水平,这其实仅仅是相当于日本中学生的语言水平,但是,这可以保证你在日本基本的生活没有问题。
其次,你要有充足的“入学理由”,在这份《入学理由书》里面,你必须写明你的学习理由以及你的毕业志向。应该看到,日本大学的包容性很强,尤其是对异文化的包容,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大学院入学考试时基本是教授做主,也就是说,你的《入学理由书》如果能打动教授,你就基本上稳操胜券了。
这里也有一个窍门。就是如果日语达不到二级标准,但英语很好的中国留学生,也可以进入到日本的大学院,很多日本的大学院都开设有英语授课,中国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当然,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一定量的英语参考文献是非常必要的。
《日本新华侨报》:根据您的经验,如何才能打动教授呢?
中村昭一:首先,你要通过留学生或者日本学生“前辈”的经验、大学院的简介或者网页,得到有关教授的基本个人信息,你一定要了解该教授的研究范围,然后选择一个符合你研究兴趣、方向的教授。
其次,你要准备一份非常详尽的“个人介绍”或者“研究业绩”,要说清楚你在国内是学什么专业的,为什么想跟这个教授做研究;然后,你还要提交一份你的大学成绩单,这个是绝对不能作假的。因为大学成绩是各个学科的成绩,这并不能全部证明你的研究水平,教授看这个只是一个参考。你一定要有“觉悟”,这个“觉悟”也可以理解成理想、志向,你在你自己的研究范围内如何跟你的国家相关领域接壤,很多学生研究的都是纯粹的日本的问题,比如,有学语言学的同学学习日语中的方言,我觉得这对于一个留学生而言,没有充分体现“留学”的意义。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一项是你要提交“研究计划”。这个计划要包括你的具体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期限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这对很多中国留学生而言是最为头痛的问题。
《日本新华侨报》:很多中国留学生的家长表示把孩子送到日本来是为了让孩子生活可以自立,同时,可以学习日本的礼仪,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中村昭一:日本固然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是如果追本溯源的话,都是来自中国,比如,我们对女孩子的评价,贤淑是女子的美德,相信你们也能理解这句话吧。我坚信,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尽管中国在发展中遇到一些问题,但整体讲,每个日本人心里都清楚,中国才是未来的希望。所以我觉得未来中日青年人的交流应该以包容和谐的心态,增进互相的了解,特别是增进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至关重要。
《日本新华侨报》:谢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本报的采访,最后,请您对那些即将赴日留学的准留学生们说几句话吧。
中村昭一:我本人非常信“缘”,这也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中所讲的“奉献”,我今年67岁了,再过10年,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去中国了,但是这10年我还会坚持,还会努力帮助中日青年人的文化交流,还会支援那些有志学习的中国留学生。
走出咖啡厅,中村昭一老人坚决地拒绝了我们送他回家的要求,坚称自己要去“附近的书店逛逛”,和他告别在这个初秋的正午,阳光透过飒飒的树叶洒在老人羸弱的双肩,记者又想起了老人的那句话:“对来自日本文化之源这样国度的孩子们,我是应该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