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出国频道 > 英国大视野

钱钟书和杨绛:留学牛津的日子

来源:搜狐出国
2009年12月08日16:57

  钱锺书夫人、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杨绛的传记《听杨绛谈往事》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吴学昭用了将近3年时间与杨绛详谈,本书记录了杨先生从出生至98 岁的心路历程,写作建立在大量口述的基础上。作者综合搜集来的史料,也融入了自己的见闻,史料翔实准确,叙述清晰生动。书稿完成后,杨绛为之作序,称“经传主本人认定的传记只此一本。”本版选摘内容出自该书。

  两人在图书馆埋头用功,像书虫那样“饱蠹”

  牛津在伦敦西北泰晤士河上游,它没有都市的繁华喧嚣,风景幽绝,古朴淡雅,别具一种小城的静美。

  钱锺书到牛津,入埃克塞特学院攻读文学学士学位。阿季(杨绛原名杨季康)本打算进不住宿的女子学院研修文学,但接洽入学时攻读文学的名额已满,要入学只能改修历史。她不愿意,于是决定不入学院,而在牛津大学旁听几门文学课程,自修西方文学。

  阿季和锺书在校外租得一间较大的房间,做卧室兼起居室,窗临花园倒也幽静。房主姓金Mr.King,提供三餐和下午茶,房间卫生由老金的妻女负责打扫。

  钱锺书是我国庚款留学的公费生,在牛津却是自费生(commoner),自费的男女学生都穿一件黑布背心,背上有两条黑布飘带。男生还有一只硬的方顶帽,但谁都不戴。领奖学金的学生穿长袍。牛津女生都戴软的方顶帽子。在牛津小城街上到处可见穿黑布背心的学生,这道街景曾使阿季当时心里难受,有失学儿童之感。她因不忍心向已患高血压的父亲开口要钱交付牛津昂贵的学费和导师费,宁愿做一名旁听生,听几门课,到大学图书馆自习。

  学期开始以后,锺书也领得一件黑布背心。在牛津两年,他常穿着这种有黑飘带的黑布背心去埃克塞特学院课堂上课,到学院食堂吃晚饭。牛津规定,学生每周必须在所属学院的食堂吃四五次晚饭。吃饭,就证明这个学生住在学校。吃饭比上课重要。饭费较贵,因锺书有家眷,照顾阿季,他只需每周吃两顿饭。

  亏得杨先生手勤心细,对于钱先生任何有纪念意义的物件都收藏保存得那么好。钱先生穿过的这件黑布背心,虽然随着主人屡经战乱炮火,流徙迁移,六七十年后竟还完整如昔。2003年初国家博物馆为筹备百年留学历史文物展,杨先生不仅提供了杨老先生与南洋公学留美同学在美国的合影,亲笔誊录了荫杭先生的题记;提供了他们夫妇留学时拍的许多照片;还拿出宝贝的牛津黑布背心,慷慨捐赠给国家博物馆。

  阿季没有和锺书一起上过课,阿季上的课,他都不上,他有他的必修课。但他们在不上课的时候,两人一起上图书馆。旁听生没有作业,不作论文,不考试,有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阿季从没享受过这等自由,正好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读书。

  牛津大学总图书馆名Bodleian Library,钱先生译为“饱蠹楼”,藏书五百万册,手稿六万卷。两人在这里埋头用功,确有点像书虫那样饱蠹。

  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向例不外借。临窗有一行单人书桌,阿季就占据一张桌子,自己从架上取书来读。读不完的书留在桌上,下次来接着读。在图书馆读书的学生不多,环境非常清静,阿季的心态也平和宁静,她给自己订了一个课程表,英国文学从乔叟开始,一个一个经典作家按照文学史往下读。主要作品一部一部从头到尾细读。代表作外,也读有关的评论。

  锺书在班上,第一年训练作文,师生一对一地教学,导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亲自为学生批改作文,要求清楚、简约,不要印度式的堆砌。论文要有未经人道的新见,所以论文往往选僻题,选(没人研究过的)小作家。如此严格的训练使钱钟书获益匪浅,于他后来英文的用语典雅精致,挥洒自如,不无积极影响。

  自己打造出的快乐天地

  在老金家住,不需自己开伙,少了许多家务,阿季每天抽空练字。从国内带来笔墨却没有纸,就在房东送的代餐巾的纸上练。英国朋友、诗人燕卜荪来访,见阿季临帖,甚欣赏她有此雅兴。锺书起先学郑孝胥体,一撇撇得又粗又长,很难看;后见阿季临麓山寺碑帖,也改临麓碑。

  锺书自称从小拙手笨脚,混沌不开,两人的小家由阿季主持。阿季虽然向来庇荫母亲膝下,从不曾管家理财,但宽打窄用,从未向锺书闹过饥荒。锺书佩服得不得了,把财政权全部重托。阿季记的账,他从不看。但见了好书,就忍不住要买。阿季怕书多了难以带回,只说等下次吧。有时,“下次”书就卖掉了。他气得在日记上发牢骚:“妇言不可听。”沦陷在上海时家里最穷,但阿季记账总有多余,就给锺书做猪八戒塞在耳朵里的“衬钱”,让他买书。他经常只讨几文“衬钱”。

  牛津不像伦敦那样多雨多雾,晴和之日较多。阿季和锺书每逢好天早晚都外出散步。除了牛津大学公园、附近荒僻静处,他们专挑没去过的地方。闹市郊区,大街小巷,教堂住宅,店铺邮局,一所所学院门前全走个遍,观光加探险。路上碰见邮递员,就把国内来信当面交付给他们,这时往往有小孩一旁等着,很客气地向他们讨中国邮票。

  阿季出国后,想家想得厉害。她每周寄信,每周接到家书,但一封信路上要走好久,接到总是前一信的回信。接读家书是阿季最开心的事,爸爸亲笔写信,妈妈亲笔附上几句,阿七阿必两个妹妹也没头没脑地合写一小纸。

  锺书很羡慕阿季家人间浓厚的亲情,她的家书亲切有趣,他总要读;阿季给家里写信,他也附几句。锺书的家书比阿季少得多,有时阿季得三封,他才得一封。他的家信没有说笑的,家中只有严父手谕,都是谆谆教诲学养之道。母亲从不写信,三弟偶尔一封。牛津大学放假多,假期长,学生们一到放假都走了。中国留学生也离开牛津,各处走走。只有锺书和阿季,整个学年留守牛津,假日也坚持读书。

  牛津多的是英国贵族中学毕业的富家子弟,开学期间也不守校规,夜晚翻墙出去饮酒作乐。所以每个学生有两位导师:学业导师和品行导师。锺书的品行导师省心,不过是常请锺书和阿季喝喝下午茶,说说话而已。

  牛津大学有中国留学生联谊会,阿季和锺书到达之初,曾加入联谊会,没有什么活动,一年后不再参加。联谊会主席杨宪益年岁小,人称小杨,在默顿学院学古希腊罗马文学。他是中国学生中唯一能和老外打成一片,一块儿喝酒淘气的。阿季和锺书在牛津与小杨来往不多。联系较多的中国同学只有俞大缜、俞大絪姐妹,也不过一起喝喝下午茶,交流些学习或生活情况。

  锺书的饮食习惯比较保守,英国的奶酪、牛排、浓汤,不合他的胃口和心,如他在诗中所叹“嗜膻喜淡颉羹浑,夷味何能辨素荤”。老金家的伙食开始还好,渐渐地越来越糟。阿季担心锺书吃不饱,自己食量小,凡是他能吃的都省下一半给他。锺书饿得脸黄肌瘦了,阿季心想,需要改租一套带炉灶炊具的住房,自办伙食,改善生活,让锺书吃饱吃好。

  阿季开始并不与锺书商量,只悄悄寻觅报纸广告,自己跑去找房。看了几处,都远在郊外。一次散步“探险”到牛津大学公园对街高级住宅区,偶见花园路的瑙伦园风景胜处,一座三层洋楼贴有招租启事,再去看时告示不见了。阿季不甘心,独自一人闯上门去碰碰运气。房主达蕾女士不说有无房子出租,只把阿季上下打量一番,又问了一些话,就带她上二楼看房:一间卧室,一间起居室,两间屋子前面有一个大阳台,是汽车房的房顶,下临大片草坪和花园。浴室厕所专用。厨房使用电灶,很小。这套房子与本楼其他房间分隔,由室外楼梯下达花园,另有小门出入。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丽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中国教育培训库 找学校 找课程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