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新生报到时,都会看到许多家长送孩子到学校,而且家长只要有时间还会在学校停留几天。
美国人有一句很幽默的话来形容这种情形,那就是,如果你买一座房子,看都不看,交了钱就万事大吉,其结果十有八九会赔本。教育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是一项最大的投资,如果家长对孩子所上的大学不了解,甚至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只能说明家长有点糊涂。
大学对家长送孩子到校怎么看呢?那叫求之不得。美国的教育文化有个特性,特别注重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这在中小学表现得最明显。当初奥巴马对全国中小学发表教育演讲,一些家长不高兴,向学校提出意见,结果不少学校就取消了让学生收看奥巴马演讲的计划。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一方面反映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使学校形成凝聚力,学校、学生和家长成为生命共同体,这样学校会进步、学生会发展,家长会满意。
美国大学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时间不会像中小学那么多,但这不意味着大学教育完全与家长脱钩。通常情况下,家长有三次最主要的参与活动:在子女选择大学时,申请的大学都会邀请学生和家长到学校实地考察,加深对学校的了解;新生报到后,大学校长会举办派对,邀请所有的新生和家长一起聚会。在派对上,学生和家长可以自由地与校长、教授交流;学生家长参与大学最出名的活动是参加学生的毕业典礼,不管住得远近,几乎每个学生的家长都会参与这一活动,而且七大姑、八大姨能拽来的全来,场面非常热闹。
也许有人把父母送子女上大学看成是一件不好的事,认为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果这样去看,等于是把青少年的独立性问题看得太简单。一个年轻人能否真正独立,关键看其对父母的依赖性有多强,而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是靠经济上能否独立作为基础的。美国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边学习边打工,大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涯中没打过工的人很少,甚至更多的学生不用父母的钱资助上大学,而是靠学生贷款读书,毕业后自己挣钱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