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多地区,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便有重点班、尖子班,一些知名大学也开有少年班。类似做法并不是我国首创。在大洋彼岸,美国公立及私立学校开办“天才班”已有很长的历史,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同中国家长一样,美国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孩子挤进“天才班”。7月26日,美国《纽约时报》教育栏目介绍了纽约市幼儿园的“天才班”,让我们得以一窥美国“天才儿童教育”体系的一角。
“天才班”参考书要价高
4岁的杰斯是个很聪明的小男孩,他能分辨出不同的鱼类和鸟类,并叫出它们的名字,这是与他同龄的孩子做不到的。但他却在纽约幼儿园“天才班”入学考试中落榜了。她的母亲艾利克斯•斯图尔特把这归咎于考试设置的不公。艾利克斯说,自己是一位单身母亲,每天要打两份工,但仍然无法负担购买试题参考书和送儿子去考前补习班的高昂费用。据纽约一家儿童培训机构介绍,如今要想把孩子送进“天才班”,至少得花1000美元在备考上。有钱人家不仅会花90美元为孩子买试题集,还会把孩子送进每小时要价145美元的培训班去。这让很多没有条件接受辅导的穷孩子,在考试时处在了落后地位。
为什么美国家长要如此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把只有几岁大的孩子送进“天才班”呢?这种“天才班”究竟有何超群之处?它都招收什么样的孩子呢?这还要从美国的“天才教育”体系说起。
美“天才学生”的定义
科学研究证明,同一年龄段人群(包括儿童)的智商呈现枣核状分布——高智商和低智商的人很少,智商一般的人占绝大多数。对低智商的儿童当然应多加爱护,那么对“天才”儿童是否应该重点培养呢?后一个问题是教育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早在19世纪初美国成立才几十年时,就有一批民间教育家意识到了“天才教育”的重要性,美国的“天才教育”有了雏形。正规的“天才教育”始于1918年,大规模的联邦“天才班”计划,则是上世纪60年代之后才展开的。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美国天才教育体制日渐成熟,已经成为世界上“天才教育”最普及、研究和从教人员力量最大的国家,从幼儿园到中学,都设有“天才班”。
美国公立学校十分重视“天才儿童”的甄别与特殊教育,基本上所有公立学校都有“天才与资优教育计划”。一些私立学校也仿照公立学校成立了“天才班”。以纽约为例,纽约的“天才班”主要是按照学区来设立的,每个学区至少有一个“天才班”,另外纽约还拥有5个市级“天才班”。区级“天才班”只招收同一学区里的学生,而市级的“天才班”面向全市招生。每个“天才班”大约有25到28名学生,任教的老师都是经过特殊培训的。“天才班”每年的招生人数不固定,教育局会根据合格学生的人数做调整。
“天才教育”最重要的是先找到“天才苗子”。美国的“天才儿童”,不仅须智商高、学业成绩优秀,还得具有知识面广、创造力强、领导才能高、思维活跃等多方面的能力。也许这样的孩子不一定是全才,但至少基本具备了“天才”的素质。在2007年以前,纽约市采用的是一种较开放的筛选办法,程序包括初选、教师评估、课堂观察和面试等,但这种方法因为易受政治因素和种族偏好影响(非洲裔和西班牙裔儿童易受照顾),而受到批评。2008年纽约公立学校教育总监乔•克莱因在全市范围内引入了考试机制,不过这样的选拔方式同样存在不公问题,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就在获得备考资源上处于弱势。
上“天才班”不用缴学费
“天才班”究竟好在哪里呢?最直观的是,上“天才班”不用缴纳学费,不仅如此,他们还可能得到奖学金。各州政府有专门的款项用在“天才班”这样的特殊教育上,此外还有部分资金来自私人捐款和基金会。另外,在小学考上“天才班”的孩子,到中学时会自动升级,不需再考。虽然很多上“天才班”的孩子都考上了名牌大学,但并不意味着“天才班”直通好大学,如果孩子学习不努力,照样会被淘汰。
在“天才班”的课程设置上,学校拥有较大自主权,不同地区的“天才班”差异较大。例如在圣路易斯郊区的初中,“天才班”在教授的知识难度上与普通班相似,但它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经常组织科学实验和演讲比赛等。平时,也看不到孩子花什么时间写作业,在家长们看来,他们基本上还是玩。
但在生活节奏快得多的东海岸,情况就不一样了。马里兰州的“天才班”倡导超前教育。这里的孩子们功课比较多,大小测验也是常事,与国内的情况相似。不过总体来说,美国的“天才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大多数从“天才班”毕业的孩子,都有比同龄人更高的素质,在就业上往往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