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志在去美国留学的高中生而言,刚刚过去的黄金周难言轻松,许多人奔赴香港参加SAT考试(俗称“美国高考”)。据统计,本次考试有超过1万人参加,其中约九成为内地考生。
近几年留学热潮愈演愈热,其中美国高校最受学生青睐。根据《国际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留学生数量占到世界留学生总数的14%,排名世界第一。2011年达到史上最大规模,人数达33.97万人,接近1978~2000年20多年来累计出国留学人数的总和。
不光“洋高考”来势凶猛,港校也咄咄逼人。在今年的高考录取中,仅香港大学就录取了17名内地高考状元,包括北京4名状元在内的多位状元放弃北大等内地一流大学而选择就读香港高校。
留学渐呈低龄化、大众化,人们青睐国外高校及港校,国内高校招生面临着挑战。
“洋高考” 来了
10月10日傍晚,在海淀区一所重点中学门口,记者见到刚刚放学的高三学生魏建,他难掩一脸疲惫之色。10月6日,他在香港参加了长达5个小时的SAT考试,没来得及好好放松,次日就赶回北京以免耽误学校课程。“我提前7个月报名的,我有位同学比我晚两个月报名,就没报上,这样就错过了好多学校的提前申请。”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参加SAT考试,“必须要刷分,上一次才考了1900多分,希望这次能考2200分以上,这样才有希望申请到好学校。现在留学不是随随便随上个大学就行,必须得去国外的好学校,不然学历没有含金量。”
新东方的一位培训老师告诉记者,为了刷一个更好的分数申请心仪的大学,许多考生多次参加SAT考试,他见过最夸张的考生前后考了5次。
数据显示,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约7000名内地考生赴港参加SAT,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又翻了一番,达到1.5万多人。2011年,内地考生人数再次刷新,接近2万人。今年,据业内人士预计,在港参加SAT的考生总数将至少达到4万人;一年6次SAT考试中,属10月的考试人数最多,因为很多名校的提前申请在11月开始。
但是尽管如此,香港SAT考场的考位仍然“一位难求”。在美国以外的地区,SAT考试一年举行6次(我国大陆地区没有考点)。对于设好留学时间计划的考生而言,一旦香港的SAT考场报不上名,就必须转战更远的SAT考场,这无疑会增加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不少考生表示,要想在香港考SAT,至少提前半年就要报名。
与魏建去美国留学的选择不同,另外一名高中学生尹兰宜则把目光投向英国。“我8月份就把申请材料递过去了,正在等待offer。”为了保险起见,尹兰宜还预约了10月22日英国利物浦大学在某培训机构的现场面试。“我希望能到英国留学,如果实在没有申请到好一点的大学,再考虑参加高考,选择国内大学。”
《国际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指出,我国留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自费出国留学人数激增,留学呈现低龄化、大众化,表现在目的地分布广、专业选择更实用、出国方式多样化、学生层次多元化、经费来源多样化和就业选择多元化等方面。其中,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台湾是十个最为热门的留学国家及地区。
高学费挡不住留学的热情
从事IT工作的张华,如今周末也没有时间休息,他揽了几个私活,抓紧时间赚钱,“没办法,为了孩子的学费,不努力怎么行?”张华的儿子今年考上了北京四中的中美课程班,一年学费将近十万元。 “我不想让孩子整天为应试忙碌,有机会让孩子读‘出国班’,争取早点去国外磨练一下,可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是值得的。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今年发布的调查显示,70.1%的中国高中生对出国留学感兴趣,近八成中国父母赞成孩子出国留学。
如今,放弃国内高考而出国留学的学生日渐增多。“现在很多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是出国留学的主力军。 ”新东方的这位老师告诉记者。
高中学生参加“洋高考”出国留学,不单是个人行为,许多中学也参与其中。近年来,中学开办“出国班”蔚然成风。在北京,北京四中、北师大附中、人大附中、北京市十一学校、北师大实验中学、北大附中、首师大附中等十余所示范高中都已开设了“出国班”,即不同名目的中外合作课程班,今年上海已有20多所普通高中学校开设国际课程。这些“出国班”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培养模式都结合国际标准和中国特色,每年的学费为8万到10万元。这也带来“公办教育资源被挤占”等诸多争议。
相比中学开办中外合作课程班,留学中介、培训机构更早吃到大蛋糕。出国留学热让留学中介机构发展势头迅猛,赚得盆满钵满。
培训机构服务海外留学的专业、高效甚至还吸引了不少海外华裔学生。一家留学机构的老师告诉记者,近几年,一到暑假或圣诞假期,机构就能招到不少海外华裔学生。他分析说,欧美高中不以应试为导向,学校里的老师甚至反对学生专门针对上大学进行复习,辅导处于一种几乎“真空”的状态。我们则不同,“会有专门的培训班,专门有人去研究,我们有的教SAT的老师,为了教学效果,每年都去参加SAT考试。”
近10年,留学花费不断高涨。以读大学本科为例,多家机构提供的数据是,目前在美国读本科,仅学费和生活费两项,每年就得16万至25万,加上其他费用得20万至30万元。留学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费用,也比10年前涨了一倍左右。然而,高标准和高学费仍挡不住学生留学的热情。
优秀生源外流冲击国内高教
作为一名海归,回国从事教育产业的王剑认为,导致出国留学热的原因,与近几年中国家长的经济能力增长有关系,更重要的是,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不丰富,在千军万马中挤上独木桥,不如选择国际排名更高的国外名校。现在优秀高中生出国,选择的基本上是世界排名前100名以内的学校。
面对港校和国外大学的质量竞争时,国内大学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一些考生表示,目前内地高校在招生、课程设置、专业调整、学位授权、机构设置等方面还缺乏自主权,不仅制约自身发展的活力,而且导致了与国外高校及香港高校之间的本质不同。
多位教育专家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尖端人才,如今优质生源纷纷“外流”,应引起高度重视。在全球化竞争的压力下,内地高招乃至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应该加快。
目前,我国采用“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高招制度,一名学生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而被大学录取之后,学生的学籍也就与大学绑定,转专业都难,更难转学。因此大学关心的就是招生环节,把学生招到手之后,能给这些学生怎样的教育却很少关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选拔、轻培养”的倾向,这与西方高校“宽进严出”的做法恰恰相反。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指出,内地高招制度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一是实行平行志愿,保障学生的选择权;二是增加统考次数,打破“一次高考定终身”;三是规范自主招生高校的面试。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内地高招制度改革也应体现“宽进严出”的教育理念,降低“入口”门槛,提高“出口”标准,并且真正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也就是自主办学,让大学自主招生、自主设置专业、自主进行学术研究、自主进行国际交往等等,才能真正让我们的高等教育在竞争之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得到不断发展。
有教育专家表示,希望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港校相互“比拼”的招生模式,会在高校中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内地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这番话道出许多人的心声,却也可能击中某些内地高校的痛处。近些年来,港校、国外高校在内地招生对内地重点高校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人们期望这种竞争给内地高校带来“鲶鱼效应”。只要真正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去关注“人”本身,重视与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即使“洋高考”“狼来了”,也不会造成太坏的影响,而是开拓出竞争的环境。(记者:于忠宁)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