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留学未必就好
主持人许晓书:2008年各位觉得低龄化留学浪潮是否会风光无限?留学服务机构又是否准备在外国中学的资源开拓方面下一些工夫?
王薇:低龄化留学风光无限,我没有怎么感觉到,各个城市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化的,因为像澳际,我们办理的学生当中,应该有60%、70%的学生全部都是全国各地的,北京地区周边的可能只占到30%、40%左右,我觉得可以用综合的数据来看,我觉得低龄化留学的这种态势,应该不是非常明显,在我们所有办理的学生人数当中,低龄化留学的人数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少的。基本上你要说去归结低龄化的话,我只能说高中毕业之前的全部都算做是低龄化,而这部分低龄化的学生应该只占到15%左右,可能甚至还要更低。我觉得从这个数据上来讲,还不能算作是风光无限,只能算作留学市场组成中的一部分。因为刚才我们每家留学机构的老总也说话了我们的态度,我们不完全积极的去推荐所有低龄的学生都应该去出国留学,我觉得还是应该以个体为异。我们到现在为止有24家分支机构,也有一些沿海城市的分公司,包括像温州、厦门,这些地方他们有一定比例的低龄学生出国留学,跟当地留学的风气,包括留学的习惯有关系,但是这只是作为个别城市的个别代表,从综合数据来考虑,不能代表整体的。
朱燕民:我觉得还是从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从年龄段最大的46岁,最小的15、12岁出国留学者来看,主体还是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从我们的建议来讲,还是有学历条件的,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或者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这样比较好。当然因为现在经济条件变了,家长也让孩子早点出去了解了解国外怎么回事,当然这种短期的游学性质的,两三个星期利用暑假去看一看,交流交流,然后再到一定完整学历的时候去留学,我觉得这是一种更好的方式。实际上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包括日本、包括美国、包括英国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刚刚印总报的数字,实际上很多不是到外国做的完整学历,可能有学一部分短期的两三个月的,就像我们现在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30年了,大家可能在很多城市里头,不管是直辖市也好、中心城市也好,甚至很多种小城市,可以看到很多国外的留学生,像小学生,实际上他们都是短期的,了解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风俗,长长见识,然后再去选择,到适龄的留学年龄再去选择到哪儿留学,我觉得这个建议供家长和学生们做做参考。
印凯:到目前为止中国留学的目的性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目的性是不一样的,咱们百分之百可以说是以学历为目的,但是国外,特别是美国一些发达国家,他们是以经验为目的,高中毕业之前很少很少出国留学的,大学中途是可以休学的,去海外也好、打工也好,不是说非得拿这个文凭。为什么你叫做低龄化留学,为什么不叫适龄化叫低龄化,所以从我的角度讲坚决不同意低龄化,非常建议适龄的留学生去海外,最起码有一两年的海外留学经历,对开拓小孩的视野是非常非常好的。中国人不就是见识短嘛,有钱了把见识长上去了,不就可以嘛。不要让他风光无限,还是让他恰如其份吧,到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再去做什么事比较好。
邓翔:教育这一块,留学这一块,大家觉得是围绕教育才能做这样一个行业,我们也可以把他归结为教育行业,既然是教育行业就有一种责任感。我相信刚刚各位老总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非常谨慎,我们为什么会出现留学这个现象?是因为国内的教育需求和供给不足,供给很大,能够容纳的院校很小,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才会有留学这个通道出现。所以我们回头来看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去年送了英国的一个留学生,大概初中就去了,但是我仍然非常赞同各位老总说的,这属于个别现象,如果孩子确实非常优秀,你家里面有足够的条件,父母给孩子提供最优秀的生活环境,我觉得未尝不可。然后如果我们把他捧到一个闪亮新星的角度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这些作为为人父母的人觉得心里面会很打鼓,孩子行不行,因为孩子15岁、18岁、20岁的时候形成他的思想,他能不能健康的成长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很容易被外表的东西所迷惑,他如果选择了一条不是我们期望的路,你再去纠正,你可能所要花的时间,甚至是没有办法去弥补这种遗憾的。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是一种不反对的态度,除非你家长确实非常有强烈的愿望,意义蛮好的,我们尽量帮你办一些好的院校去。比如找一个私立的中学把你孩子丢进去,我估计你的孩子三年之后出来就是一块废铁,对我们来讲、对家长来讲、对孩子来讲都是绝对不负责人的。
朱燕民:一般我们都会对低龄留学生泼冷水,除非你非要去,因为很麻烦。
印凯:中国有些人就是为了赚钱去的,去那儿以后不读书就是为了赚钱,为什么说歧视中国人,有的时候是自己造成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