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40万,今年预计将达到48万。虽然留学的前景很广阔,但是我对留学的未来很担忧,因为他们中间会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将来难以毕业。
随着不断来我们公司咨询的学生家长增加,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学生在出国的时候还处于英文文盲状态。只是认识一些单词和了解简单的句法。中国高三毕业生英文水平大致相当于美国6岁孩子的水平。文盲直接上大学,是难以毕业的。
也许你们觉得这是危言耸听,其实不然。孩子在中文的环境里当然不是文盲,但是进入全英文的学习环境里,之前的所学就全部被闷在罐子里,倒不出来,就成为文盲了。不信要孩子用英语说一下:1/2大于1/4、根号2等于1.414试试,更不提美国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专属名词了;不信让国内高三的毕业生和美国6岁的孩子比一比谁能更快地完成英文菜单点西餐就能一见分晓。
听不懂全英文课程,无法独立地在全英文环境生活的确是个大问题。但这还不是最打击孩子们自尊心的。最让人沮丧的是他的美国同桌能听懂但是他听不懂;此外,也无法参与课堂讨论,想请教老师也没有勇气。而且无法用英文交流NBA、冰球、奥斯卡等热门话题,很难融入美国本土学生的圈子,最后中国学生聚在一起,恶性循环。
回到我之前的预测。这种情况持续恶化,会导致一部分留学生无法顺利毕业、取得学位。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的,毕业率本来就低。致力于提升大学毕业率的华盛顿非营利组织“完成美国大学教育”(Complete College America)的最新研究显示,美国大学毕业率不足50%,即使毕业率排行榜第一位的Williams College (威廉姆斯学院)的毕业率仅有93%。盖茨基金会甚至出资2000万美元用于提升美国大学毕业率。去年赴美的20万中国学生当中约8万是本科生,按照美国大学本科平均毕业率计算,可能有4万人无法毕业。
那么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何在?我想这和国内大部分留学中介服务的模式有关。因为留学中介只管按照家长的排名期望来录取,而对学生将来是否能毕业毫无责任。整个留学服务行业必须对服务模式有所创新。
好的留学中介应该重视创新,当然主要是解决学术英语的问题。我们的英文教学从K12基础教育到新东方等培训机构,都在追逐分数,而没有让中国学生具备在英文环境下将闷罐子联络的中文知识倒出来的能力。其实中国学生在K12阶段的知识积累相对是全球最深厚的,但苦于无法跨越语言障碍。
学术英语的创新已经有很多成功范例,国内的留学机构也在纷纷尝试这样的创新。譬如我们中国教育服务中心和美国公立大学合作了针对高中在校生的新毕业生的学分课程项目,除了能转一年学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中国就已经做好应对学术英文挑战的准备。北京大学的留学预科课程也是一种好的模式,将SAT、托福、学术英文、生存英语一体化。此外也有国外的机构在美国境内针对中国大学生和中学生提供学生辅导的托管式服务。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大幅提升毕业率。
现在有不少家庭选择双录取,到美国先上语言,再上学位课程,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这种方式。我认为,英文基础已经非常不错的学生可以考虑上语言课程,而基础薄弱的孩子在只有不到2000词汇量的时候就进入国外的全英文环境,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不少学生在语言学校读一年多,甚至两年以上,一个人和语言搏斗。在他们被父母责备不用功学习的时候,父母是否想过,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决策。为什么不在国内用半年到一年时间补好了学术英语再去美国呢?
作者系:
- 中国教育服务中心执行总裁
- 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 全球首次将企业间竞争的战略咨询应用于个人竞争领域,帮助数千名中国青少年进入美国名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