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会认为现在还没有出去呢,看这篇文章有些早了。但是,我当年出去时就是因为没有人来告诉我这些,才让我走了不少弯路。我刚开始上学时,开学时面对课程表一头雾水,上了半学期还看不到彼岸。现在挣扎上岸,甩出耳朵里的水珠子,写下下面几点,供后来者参考。
西方大学实行真正的学分制,学生有很多课程可选,只要在学校提供的课程范围内选够学分,就拿到学位。精力充沛的人可以四年毕业时拿到两个学士学位。因为多了自由,选课就变得重要。
第一,千万要密切关注各种日期。学期注册日期(REGISTRATION DEADLINE)可能在开学前两个月就截止。等你八月才去查的时候,也许发现自己已经要破财,要交迟到费(FINE FOR LATEREGISTRATION)———课程注册截止日期(course registration deadline)应该在学期注册日期之后,一般在开学后几天。然后是改课程截止日期(deadline for changing course),还有放弃某一门课的截止日期(COURSE-DROPDEADLINE)。这两个截止日期有的学校是重合的,其它学校也许会分开。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最后再给你一次机会”的日期一定在课程注册截止日期后一两周。这一两周是给学生到处逛逛,选选看看的时间。
国内大学生都住在校园里,大部分手续、事宜都有学生干部上门通知。西方大学是个人主义,自己照顾自己。学费晚交了、忘注册了、没有人会来找你,只不过,过一阵电脑系统会打一封信寄来,让你小小吃一惊。这些很重要的日期你的导师、老师不大可能提醒你,甚至系里秘书也会忘记贴公共栏上,忘记给全系群体电子邮件发通知。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早早搞清楚。刚到时,马上向系里秘书问清楚,带上纸笔,全文写下。对方见你笔记,也会认真些。
这些日期每年不尽相同,学校网页会更新,所以一定问清楚查这几个日期的网址。
搞清楚这几个重要日期,选课三部曲就基本找到了节奏。
第二,通读这学期、下学期、前一两年的课程简介。因为选课应该是针对整个学位的运筹帷幄,不是一学期两学期的一城一池。同样的必选课,由不同老师教,可以是天壤之别。如果第二年是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教,那么值得等到下一年再修。
不必细读各门课程的简介,这个基本没有用。每个老师都会用美丽的学术语言描述自己的课程,从中根本看不出课程质量,是否对自己的路子。看到课程表上有同名课程,最好的捷径是找到一位有见解、热心肠的学长,他可以几句话指出一门课的精妙,因为他或者选过此课,或者了解授课教授的功底和风格。然而,捷径往往在我们爬上山顶的时候俯瞰来路时才发现。初来乍到,哪里有这样相熟的学长呢?但是心里应该装着这一条,问学长,问本地学生,他们毕竟比我们熟悉环境。要相信,只要有交流,就会有收获。第一年最好选给分比较随和的教授,给自己一点时间适应语言和环境。确实有教授不给全班一个A的。
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