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利品丈夫”
美国《财富》杂志为这个现象还发明了一个新短语,把呆在家里做全职爸爸的男人称为“战利品丈夫”。言下之意就是由于一些妇女在工作中成绩相当出色,她们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丈夫甘愿做出牺牲,辞掉工作,在家料理家务,把精彩的世界关在门外,而这样的“新好男人”实在是女士们心目中最理想的“战利品”。
事实也证明,这样的组合并未影响家庭生活,反而能促进家庭幸福。生活在亚特兰大的哈米尔夫妇就是这方面的例证。妻子马迪聪明能干,是可口可乐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全球战略计划,是一个收入颇丰的女强人。丈夫保罗原本是一家药品公司的生产部经理,收入没有妻子高。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保姆,就决定让保罗留在家里。马迪十分高兴地承认有丈夫在家照顾一切,她就可以全心全意地工作了,她的成功离不开保罗的支持。
随着男性回归家庭的呼声渐高,越来越多的全职爸爸也开始认为,照顾小孩,帮小孩擦擦屁股,喂喂牛奶,享受家庭生活是一种福气。
产生全职爸爸主要因为钱
美国是一个十分注重儿童权益的国家,千方百计要确保儿童受到照顾。美国法律规定13岁以下的儿童不可以独自留在家中,否则其父母将会受到控告。为此,许多双职工家庭就不得不雇请保姆或将孩子送到托儿所照看。但随着对保姆要求的日渐挑剔,托婴费用也就水涨船高,最近10年大约上涨了60%,是通货膨胀率的2倍。对于拥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来说,这笔育儿费用实在是沉重的负担。而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想找收入较好的工作又不容易。为了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由收入较低的丈夫成为全职爸爸,也就成为大家乐见其成的必然选择。
居住在旧金山的基福斯夫妇有两个孩子。一开始他们雇了一个保姆和一个专门照顾孩子的姑娘,丈夫汤姆在一家建筑公司当木工。后来他意识到这真有点得不偿失,他的工资扣去保姆费后每天仅剩50美元,还不如自己在家看孩子合算。汤姆说:“我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地工作居然还没有一个保姆挣得多,我们请保姆的效果与价格不成比例。从感情上说就更不合算了,她们肯定不如我对孩子好,所以我干脆辞职在家照顾孩子。我喜欢我的工作,但我更喜欢我的女儿。”
建网站交流经验
在全职爸爸出现的最初,有一些女性对此表示惊讶,“天哪,现在的父亲不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有95%以上的舆论意见对此表示支持。大多数全职爸爸也觉得呆在家里并没有一种被关在笼子里的感觉,也没有觉得做全职爸爸就有损自己的男子汉气概,人们都接受他们的角色,一些全职妈妈也很愿意与他们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毕竟男性与女性在教育理念方面会有所不同。
美国还有专门的杂志书籍教一个全职爸爸怎样习惯并且胜任自己的角色,在互联网时代,当然也少不了网站。不仅针对家庭生活建立的网站都建有全职爸爸与全职妈妈的分区网页,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网站就叫作“FULL—TIMEDADS”。在美国的一些社区大学更有一年一度的全职爸爸交流座谈会。
全职爸爸也有副业
虽说是全职爸爸,但大多数父亲在带孩子之余也会搞些副业。尤其在通讯发达的今天,兼职从事软件开发、写作等行业的全职爸爸很多。其中最成功的也许要属现在居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马克·派伦特了。他原是一位社工人员,现在则是出色的全职父亲和兼职作家。他的成功在于把自己当全职爸爸期间养育孩子的热切之情和真实故事写成了《樱桃谷教室》一书。该书出版后,在亚马逊读者书评中获得5颗星的荣誉,并被美国《人物》杂志评价为“在全职父亲的世界中,闪耀着令人愉悦的光辉”。
《环球时报》 (2003年03月14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