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李艳是以探亲身份去德国,只是她走了一条和大多数“陪读夫人”都不同的路。在丈夫求学的日子里,她没有选择打工挣钱,而是跑去读语言学校。后来,又拾起了本行,考取德国北莱茵州的杜塞尔多夫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的是医学基础研究的前沿领域———神经免疫学的研究。在可以将肉眼看不到的细胞放大得像足球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李艳用兔子和大白鼠进行着复杂的实验。她说:神经网络牵涉着人体各种基本生理现象,对神经结构的解剖学和免疫学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人类复杂机体的构造和功能,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当她出国探亲时,人们肯定很难想到她会拿个博士学位回来;当她放弃打工的机会时,她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申请到德国国家科学基金。这是一个主要面向德国本国人的基金,外国人向来很少申请,但是李艳觉得既然有这么一个机会,就不妨试试。层层筛选后,她凭着充分的准备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申请到这项基金的中国人。德国国家科学基金委为此特意向中国大使馆发了致贺电报,她的导师Professor Novotny也为自己的这名中国学生感到特别骄傲。
坦率的李艳说她刚回国时,最怕回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回国”,因为她的回国其实不是很情愿的选择。在国外生活了四年多,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和朋友,尤其难得的是丈夫还取得了德国行医执照,所以,最初丈夫跟她说想回国时,遭到她的坚决反对。但是,她拗不过丈夫强烈的愿望,最后答应他带着女儿先回国试试,而自己则只身留在德国保守最后的阵地。1999年的圣诞节,丈夫特意从上海飞到德国去看她,并为她收拾好所有的东西。两个月后,爱情的力量牵引她回国。李艳说:当初认为是为爱而牺牲,回国才发现得到的要多得多;在德国她一直搞医学基础研究,回国后在跨国医药公司任职,使她发现了一片崭新的充满生机的天地。
李艳的身上有些很特别的从容的态度,使你觉得她心静如水,比如说,对于女人,事业和家庭向来是两难的选择,当我问她时,她却有一丝的茫然。她说:因为爱情,她大学刚毕业就结婚,然后读研究生,出国时,她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一步步这么走过来,并没有觉得什么太大的矛盾。别看李艳这样“学富五车”的女才子,节假日里,她和大多数普通女人一样,喜欢做的事是逛街。至今她还保持着对音乐的特殊爱好,大学里,她曾经是个小提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