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弱点和人的阴暗面不难理解,她的故事也没有什么特别,还是让我来相信她写作的真诚吧-仅仅对这本书而言。
我曾经在新加坡工作了4年,那是一份让很多人羡慕的工作--稳定,收入高,体面。在这4年的生活里,我认识了很多善良的新加坡人,包括我的几个房东,他们对我如朋友和亲人一般的体贴与照顾让我深深地感动,有些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着联络。也曾体验过新加坡人对中国人的“特殊感情”:朋友会在夜总会里指着那些三陪小姐说:“你看,她们大多都是中国人,是中国来的学生。”,在外面也被不认识的人加作“小龙女”;也曾经被一大帮阔佬在后面追,说:“你们中国女孩不就是想嫁个新加坡人吗?”,最让我气愤的是一个TAXI司机知道了我们是中国人后,用英语说:“你们中国女孩都是来这里劈开腿做生意的。”但是这些都不会影响我对新加坡的美好记忆,对我它们只象突然蹦跳出来的雨水,掉到河里就融化了。因为我不是这样的人,我也不会因此而觉得低人一等。我和我的同事在公共场所用纯正的北京话聊天,觉得开心又骄傲;我们遵守他们的法制和规矩,不影响别人,他们又为什么要反感我们呢?我的房东把我介绍给她的朋友们,说“她可是中国女孩子啊!”语气不是嘲笑,而是骄傲。
可能是生活的喜好不同,新加坡安静舒适的环境让我感到乏味,我的工作简单而又如一,在好了3年的男友回了台湾之后,我选择了去瑞士读书。在那里又遇到了大批的中国学生,好坏参差不齐。有努力上进懂事的;也有偷东西,逃电话费,骗钱,打架的。他们很多都在签证过期之后黑在那里打打黑工或做点别的。在我回国之后,听说有的同学考上了国立大学,有的转去了欧洲和美国,也有的跟泰国人,越南人和当地人结了婚-对方条件都很差,除了有瑞士护照外什么也没有。我能理解他们的动机,但是却不能理解他们的目的-是真的可以用一生的幸福去换取那个居留证吗,还是有了身份就真的可以让他们幸福?
人有时是现实的,可是却不能失去理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而不是换取痛苦。出不出国和结不结婚一样,没有一定之规,你可以选择,但是千万不要盲目。
我和我的几个好朋友都不是那种有了房,有了车,有了身份就可以把自己嫁了的人。但是人各有志,有了那些而把自己嫁了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出卖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得不偿失-我以为。
我先后去过不少国家,无论是作为打工者,学生还是旅行者。我得到最多的是尊敬和帮助。“乌鸦”里的情节离我很远,而那纯粹是自己选择的,没有人强加与你。能在国内好好活着的人们-女人,如果要出国就堂堂正正地出去,然后堂堂正正地做人,因为不好的东西没有国界,你们的好与不好都会在异国被成倍地放大。但是有了自尊,你到了哪里都不会失去自己,都可以自由和自在地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里,找到象家一样的感觉。
祝福所有在国外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