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许多在海外的大陆华人,对于媒体上所宣扬,有些成功人所体会的海归情节,无不心潮澎湃。但是,失去,失去什么?得到,得到什么?中间的平衡点,自己的机遇?再也不像当初出国创业时,那么清晰明确了。
都说中国有机会?机会在哪里?难道美国就没有机会了吗?机会,到处都有,很少人能看到,更少的人能抓到,成功的人往往归功于自己幸运,失败的人往往归咎于自己不幸。海归现象呢?也可以解释为:早回去就对了,晚生20年就好了。
所谓当今来自中国的机会,出处可以归结为:中国近十年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中,没有定性和几乎毫无规律的经济演变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差异,此种差异而带来机会。更具体来说,是商机,或许也是投机。怪不得早期从加拿大留学归来,中电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富春先生对我说:“海归再不归,晚矣。 五年后?十年后?阵地早被人家占领了,哪里还有机会给你们?”原来,中国在变化,在与国际接轨,在进入正轨,如果有一天像美国市场一样进入常规状态,哪里还有现在这样爆发性的机会。美国的IT泡沫膨胀了一阵之后,今天爆了。那么还有其它商机吗?人们惯用的语言是:美国市场稳定,有板有序,趋于饱和状态的情 况下,如何插针进去?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美国的今天也许就是中国的明天,那么在中国今天与明天发展的成功概率,不言而喻。但是,为何本文章的题目用《海归的背后》来命题呢?因为海归成功人的故事,到底有多少是自己做大的?做大的到底又有多少是在WTO之后?在此,我想借用中国一家国企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到企业发展时,对我讲的一段话:“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前成功的,已经划为历史。如果谁在WTO后的五年、十年后,还能保持竞争优势和营业能力,那才是实力的证明。因为WTO前,历史给予每个人的竞争机会和环境是不公平的,比如:有的企业就能上市,有的企业无论如何也上不了市;有的就能轻易拿到国家给的指标,有的无论迫切需要否,就是拿不到;有的企业资本负债压力巨大,有的企业可以全部靠银行贷款;在国家资源的使用上,更是这样。如果不在同一个坐标环境下竞争,说谁干得好,谁干得不好,公平吗?”
回头再看已经成功的海归,除了他们自身的才华,学识和奉献之外,有多少是时事造就出来的英雄?有多少是他们在差异中找到的机会?有多少是在不公平竞争中享受的优待?又有多少失败了千百次后终于悟出了怎样走捷径?所有成功的模式,有的是被渲染,也有的是被误导。但是,有一点令人确信,时代在变化,WTO的开始,任何之前的成功与失败,都已经难以复制。也因为最真实的背后,还有当事人无法与世界分享的内容。现在,常常听到“回来吧,祖国在发展,你们会有更大的前程,祖国需要你们,你们更需要祖国”诸如此类的口号,恕我直言,如果仅靠一个恒心,仅靠抓一个充满机会的天下,海归就可以所向披靡的话,那么中国已经不存在今天的商机了,国人也就不会一定要等到海归的来临才开始。
所以,任何正在进行式中的海归,务必要调节“一夜成名”误区。因为所有机会,都意味著成本,代价与概率,在海归的时刻,在提出“我要什么?”之前,请一次再一次反问自己:“我有什么?”
从商业专业术语来说,你的竞争力在哪里?再具体讲,就是你的SWOT在哪里?(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20年前出国是稀罕的机会,10年前留学学位是光环,而今天,在国人对西方愈来愈了解的时代,在愈来愈多的海归亲身体验之后,神秘感和优越感愈来愈淡化了。
我们在海外的人,包括初期归国的人,都少不了自我感觉良好的盲目。其原因无非是:其一,周边参照而来。身边的亲人、友人给予的虚无倾慕和恭维,使身居海外多年者无法得到的满足,叫人情不自禁地自我膨胀起来。其二,自身阅历而来。想当初,身无分文地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从零做起,打工,拿学位,找工作,成家立业,有房有车,成了一个专业经理人,进入中上生活水平,从无到有的创天下,怎不自豪?但是,这里很多只是自我的感觉,拿回当今的中国再复制,再验证,还能如此吗?
任何渴望海归之人,如果希望在中国得到更大发展,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心态的平衡和调试,而心态决定了潜在的发展方向和面对挑战的应对能力。
注:本文为网友投稿,纯属个人观点,本网站为此不负任何责任。
来源:[网友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