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第二个回合:2001年
安婧刚到美国
父母:别提还钱,太伤人心了。
女儿:这钱必须还——基于我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是中国式的。我拿它当一个原则或目标,很有成就感的。
父母的E-mail
婧:
听了你那句“还钱”的话,我真的接受不了你的想法,女儿太不了解妈妈了,我掉泪了。
我口口声声说“节俭”,不是舍不得给你花,而是想让你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踏踏实实地读书,不要为赚钱而奔走。
几乎从你一出世我们就开始攒钱,预计的是如果你不能拿到奖学金,攒的钱也足够支付你在国外的生活费。现在看来是用不着了,但爸爸妈妈依然把家里的2万美元积蓄给你,让你带到美国去。
如何判断一辆轿车的性能是否优良?并不单纯在于它奔驰的速度,还在于紧急停车时它的刹车系统是否灵敏。这2万美元就是你在美国的刹车系统。
你不是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美国导师现在喜欢你是没错,可假设一下,如果导师忽然不喜欢你了,如果毕业之后不能马上找到工作,……孩子啊,你远在异国他乡,无亲无故,一旦没钱了就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当初,我们攒钱的另一方面原因是为了养老。真没想到,年岁大了却遇到了经济和就业问题,好多职工(比我们年轻的、年老的、同龄的),都下岗了。现在爸爸也要和单位的小伙子一道竞争上岗了,妈妈的单位已经开会了,要有动作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家人更有必要攒钱了。
妈妈
女儿的信:
妈妈,你所说的“下岗”的事情,在美国并不新鲜。美国人从小到老都有这种威胁,总是面临各种挑战,咱们还不行,风险意识还很差,市场经济让人们始料不及。
我知道你们还是对我的花钱方式不满意。认为我花钱多是没有为留学考虑,是不珍惜过去的付出。我是这样算的,我近来花的钱比起MIT的学费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些钱在国内对我们的生活品质就可以有显著的提高。就像你们说过的,你们为我的存款里,可能还有70年代勒着裤腰带攒的钱吧,现在看看,有多不值。
说到将来创业,女儿我是有预期的,光靠家里带出的钱不行,第一风险大,第二数目不够。如果需要,我可以选择贷款,花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何乐不为?
对于家里的钱我还是要还的。对你们而言,这钱不用还。对我,是必须还—基于我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是中国式的。我拿它当一个原则或目标,很有成就感的。
还有一件事,那天去参加系里的party,穿的黑裤子,黑的无袖高领上衣,虎皮纹的黑披肩,把他们惊讶坏了,绝对上流打扮,美国同学说:“An,你不像中国学生!”
我寻思,在老外眼中,中国学子是什么模样?面色蜡黄,首如飞蓬,穿着20年前的衬衣,遇到聚会一律说“No”,业余时间不是紧张地翻书,就是在唐人街上忙碌地洗盘子……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每个月能拿1000多块钱的奖学金,但他为了省钱、多带点儿美元回家,抠抠巴巴地生活着,牛仔裤只敢买5块钱一条的。一天,妻子来美探亲,看到他的困窘模样,眼泪刷地流下来了,她说老公我们回去吧,你在这里过的什么样的生活啊!
我不愿意把留学仅仅视作学习一门专业、一种技能,那种观念过于狭隘,我更乐于透过这条狭窄的缝隙看到一个明朗的天地。在MIT有很多优秀的学子和新鲜的生活观念,如果因为吝惜金钱,失去碰撞的机会,是多么的可惜。
安婧
留美女与父母金钱论战(一)
留美女与父母金钱论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