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青春
美丽人生
出国首页  留学专区 - 移民专区 - 专家视角 - 急诊室 - 在线评估 - 留学论坛 - 精彩专题 - 留学美国 - 留学英国 - 校园 - 约会
受假结婚影响 赴美结婚申请绿卡耗时久
经济低迷:美国大幅削减H1B签证
大马州议员吁华裔子弟多学华语
创业论坛旧海归解答新海归疑虑
新加坡高级公务员要留学中国
山西2004年公派留学申报展开
2003留学市场走向理性出国
2003年留学新闻大盘点
塞班受骗中国留学生得临时工作签证
专家解读:留学预警为何频发
 
自费留学所需要的手续
自费出国读硕士的开销
32岁因婚变急欲出国
职大毕业想去英国读书
网上广告是否真的可信
想去荷兰留学怎么做?
34岁女士想今年去英国
        更多
2002中国国际教育展回顾! 2002中国国际教育展参展国家选介
Sohu >> 出国频道 >> 留学专区 >> 非常留学
中国学生出国之路日趋多元化
2003-05-30 11:49:20 来源:[ 出国在线 ]


  刚刚在京度过春节假期的邱丽又开始收拾行装,她打算3天后回到英国的巴斯大学。大学毕业后,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为期3个月的研修开始,24岁的她在欧洲“游学”已一年有余,走过奥地利、德国和芬兰,巴斯大学是她的第四个落脚点。“也许还有第五个,也许没有。”邱丽满不在乎,“边走边学边玩,留学就是我的生活。”

  留学体验:五味且多彩

  当46万中国学子出现在世界103个国家的高等学府,当“中国面孔”在越来越多世界顶尖大学成为留学生的“大多数”,当出国留学已成为高校毕业生乃至中学毕业生的主流选择之一,“留学热”已不再是一股忽涨忽落的风潮,而逐渐成为常态并日趋理性与务实。

  在牵动着世界目光的欧美知名大学实验室紧张工作的,有中国留学生;在东南亚岛国的燠热中坐在简易的宿舍里一脸茫然的,有中国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超市、餐馆挥汗卖力的,有中国留学生;装束入时、驾着宝马车四处兜风的,也有中国留学生;踏进华尔街、硅谷,踌躇满志地规划创业的,有中国留学生;落户悠闲的英格兰小城,享受宁静平稳生活的,还是有中国留学生。

  今天的中国留学生,不再是“心向欧美,勤学苦读”的千人一面,从出国的动因、留学目的地的选择,到留学生活的安排和未来人生的规划,都更加丰富多元。

  与以往几代留学生相比,新一代留学生们少了贫困的折磨与动乱的不宁,多了平和的思考和富庶的大度;少了解不开的历史恩怨,多了世界性的视野。

  留学目标:版图在扩张

  “小国也可成大业”,这是塞浦路斯针对中国学生的宣传口号,这个位于地中海的岛国,也在国际教育展上设置了招生展位。“较高的教育水准,宽松的准入门槛——高中、中专、职高毕业以及大学毕业均可申请,仅相当于英美国家三分之一的学费和生活费,有保证的签证,良好的社会治安和宜人的地中海式气候”,都成为吸引中国学生的“卖点”。而这种“曲线救国”式的国际教育方式,也的确吸引了不少中国学子和家长。据悉,目前这个岛国最好的大学——塞浦路斯学院,已有300多名中国留学生就读。

  在海外的46万名中国留学生,其分布的版图已由最初的集中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迅速扩展到全球至少103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中国学生留学国别的选择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目的国家逐步从发达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甚至是发展中国家延伸:

  *传统的留学热门国家热度不减,留美学生已近5万人,英国2002年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比上年增加了70%,澳大利亚、加拿大也分别增加了50%;

  *从前少人问津的国家变得吃香,德国、法国、乌克兰等需要改变语言结构但费用低廉的国家,成为中国工薪家庭出生的学生留学的新热点。

  *俄罗斯、南非、爱尔兰、意大利、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成了留学新卖点。

  统计显示:

  *目前在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学生已超过1万人,绝大多数都在一流大学学习,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俄罗斯最顶尖的大学读书;

  *英联邦国家的南非,因其承袭了英国的教育体制,保持着与欧美同步的教育高水准,也吸引了1万多名中国留学生;

  *在素有“翡翠岛国”之称的爱尔兰,目前中国留学生已达3万人,其中只有600多人在高等院校正规专业就读,其余大多在语言学校学习,送子女到爱尔兰读书,在东北的沈阳、大连几乎成了一种时尚;

  *在新加坡求学的约5万名外国学生当中,约1/3来自中国,人数介于1.3万人至1.5万人;

  *泰国大学部统计,目前在泰国的外国留学生共4339人,其中中国学生为954人,居首位。

  权威人士指出:留学国家选择的多样性与经济全球化有关。此外,由于留学国家教育质量的高低、收费的多少、获取签证的难易程度存在差异,加上留学生本人学生成绩的差异和家庭收入的不同,都决定了留学生在选择出国留学目的地时的多样化。

  一位教育专家分析说:欧美等热门留学国家的留学市场日趋饱和,留学门槛不断升高,一些曾经不被重视的小国由此渐渐“浮出水面”。教学质量高、良好的生活条件以及低廉的留学费用是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这些国家实行的都是中西糅合的管理制度,同时又有多种语言环境,社会文化习俗相对接近,这是吸引中国学生的主要原因。”

  一位留学中介负责人这样认为:留学是一种教育投资,因此也是按照一定的市场经济规律来运作的。可以说,相对低廉的留学费用是近年来中国人选择一些小国家,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留学的主要原因。

  留学说法:目的多样化

  *“什么教育能使我在明天比别人更有价值,是我作选择时的标准。”2002年海外优秀科技大学推介展示会上,一位正在展台前咨询的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了这样的表示。

  *“我觉得国内中学的科目太多,有点招架不过来,同时又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西方的教育模式,比如英国,或许更适合我。”正计划去英国留学的中学生林明玉说。

  *“国内大学的MBA已经太滥,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要有更大的竞争力,要想冲破‘玻璃天花板’,还是到国外名校去读一个MBA比较好,高投入才有高回报嘛。”外企白领张宏说。

  *“欧美大学的科研条件、资金力量、学术环境、学术规范,还有紧跟世界学术前沿的节奏,都很让人向往,对于我们这些理科生来说,能够去国外一流大学深造是第一选择。”生物系学生刘智博说。

  *“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毕竟太少,出国留学就有机会进入国外的名牌大学,还能让我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自己去体会和发现,哪怕是吃苦也是一种收获。”中学生叶子说。

  围绕着同一个核心——寻求优质教育资源,为个人素质和竞争力加分,“留学说法”因为个人背景、阅历、条件的不同而形形色色。

  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近3年来北京地区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的人数每年以37%的速度递增。在一项对北京5所名校进行的调查中,超过70%的学生表示有出国意向。

  有专家评论说,尽管出国留学日益升温,并且居高不下,但是这种“高热”是理性的,并非盲目的,因为它背后是中国人对于高等教育资源实实在在的需求,对于教育投资成本与回报反反复复的权衡考量。

  1999年赴英国读预科、2001年被剑桥大学录取攻读工程学的徐海天,原本在深圳读中学。他认为,出国留学其实只是深造的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带给他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被动的学习转向了主动的学习,是一种快乐的学习,这就是我最大的变化。”

  徐海天说:“我们这一代留学生多数都是自费的,一部分是拿了奖学金的,打工留学的生活可能从我们这一代起终结了。”他表示,在他的同学中,拿奖学金、打工挣钱的愿望都不迫切,拿奖学金只是为了向国内的父母好友证明自己的成绩。但同时,“不打工的学生似乎不叫真正的留学生,没有过打工经历的留学生活就不叫真正的留学生活。”所以,他们中的不少人也加入了打工的队伍,“挣多少钱不是我们的目的,经历才是我们要的。”

  “不到美国非好汉。”张宇明态度很坚定。在美国拿下博士学位回国创业的他认为,中国学子到美国所追求的主要就是美国的成材的环境。同样一个人,在美国的成材机会远远高过在中国的成材机会。他表示,美国几乎在各个主要行业都占据世界龙头老大地位,到美国可以见识世界最先进的水准。“如果你在美国工作学习一段时间,真正深入到美国社会中去,并与之融为一体,你会感到每天都有新收获,每天都有新挑战,每天都有新进步。”

  “留学是用金钱买时间。”一位署名“独在异乡”的留学生在一家留学网站上这样写道。他认为,出国留学更吸引人的是一个有外语,有个人自由,学制宽松,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环境。他说,在国内读四年,拿到的是一个证书;在国外四年下来拿到的至少是两个文凭:所学专业和一门外语。另外,独立在外的生活经验,打工经历,开阔的眼界和为人处世之道,更是一笔极大的财富。

  当留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像本文开头提及的邱丽那样,不少留学海外的学子已不再仅仅把留学当作未来生活的铺垫、提升个人“身价”的手段,悬梁刺股,孜孜以求;而是把漂泊求学的日子当作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悠游随性,享受体味。

  目前在德国读书的穆雨,将潇洒自在的游学当作对抗沉闷生活的武器。“我的理想是满世界流浪,像光线那样自由地入侵每个角落。”穆雨说。她在一篇文章里写道:长久以来,我只能努力扮演着循规蹈矩的小角色。总的来说,我一直是个好孩子,虽然我讨厌学校,可还是上完了所有该上的学。我进了让大学同学羡慕不已的公司,我穿职业套装和高跟鞋,可是我从来不快乐。都市里的氛围令我窒息。

  在一次次的白日梦之后,穆雨终于下定决心,倾尽工作以来的所有积蓄,联系好位于一座德国小镇的学院学习艺术史。她说,当自己痛快地辞职离开家,乘上咆哮着冲向天空的飞机时,真希望未来的生活就像飞机起飞时一样,永远保持上扬的姿势。

  如今的穆雨,生活虽不富有却相当闲适,读自己喜欢的书,听讲座,参加沙龙,用文字写下自己的感受,慈祥和蔼的房东老太太,邻居的花园和小狗,常常出现在她的字里行间。穆雨说,等到在这个小镇待够了再换一个地方,“也许过几年,也许过几天。”

  也有人对这种将留学作为生活方式的态度表示异议。从事IT业的郭先生说,他曾经去过不少有中国留学生的小城。在交往中发现,许多人早已丧失了刚出国时的锐气,只是满足于眼前的宁静生活,对学习研究已不见得有多大兴趣,拿点学分也仅仅是为着保持身份和下年度的奖学金而已,他们更关心的是就业的机会和移民的可能。“许多留学生一个个都渐渐‘乡’化和‘仙’化了,成了分享西方福利社会残羹的一分子。”

  他认为,作为不远万里来到西方的中国留学生,不应只追寻这样一种停滞不前的生活。“出国,留学,吃苦,受累,所有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人们究竟在什么地方迷失了自己。”这种反思的声音在今天的中国留学热中日益清晰,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人们的理性思考。

  当然,留学生活是需要自己去亲身体验的,哪一种方式、哪一个国度更适合自己,只能是凭个人需要作出最佳的选择。

  

  

去相关论坛 订制搜狐短信新闻
发手机短信,推荐此新闻给我的朋友
 相关内容
  • 留学新趋势:理工科学校被看好
  • 吉林开始退还自费留学培养费
  • 提醒:最好高校未必最适合你
  • 大学生为求洋学历投身留学潮
  • 留学生存从炸薯条开始
  • 出国留学要先过心理关
  • 世界名校就值得炫耀吗
  • 小留学生排队出国--该喜该忧
  • 留学实录:小皇帝打工
  • 我被“逼”学会了生活
  •  我要发言

    留言:(共0条)
    [参与评论……]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