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频道 > 留学专区 > 留学看点

名师讲堂王辉耀:中西方青少年成长差异与融合

来源:搜狐教育
2011年06月18日17:06

  小时候我也看很多著名人士传记,不管文学巴金、郭沫若这些人,当时鲁迅等等很多人都是在国外受过很好的教育,包括邓小平,邓小平要没有在法国待这五年的话,对中国改革开放贡献就不会是今天这么大,他的国际视野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有了自己这样的体会,包括出国留学,很注重从中国的教育里面吸取营养,我是从中国里面读的大学,当时读的专业是英美文学,学了很多西方文化研究。一年在国外读了MBA学位,当时很早80年代,后来读博士,研究生,包括国外工作都很顺利,去跨国公司,然后又做加拿大魁北克政府驻香港商务首席代表,包括后来回国创业,现在做社会工作,做社团,做智库。我觉得国际化的培养背景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你年轻的时候,你的经历,你的学习会对你一生有巨大的影响。我作为一个父母来讲,我也有很多的经验,我有两个小孩在国外留学。我大女儿现在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大三,这个夏天去摩根史丹利纽约的总部实习,我儿子今年刚中学毕业,考上斯坦福商学院读本科,从他们的经历来讲有一些体会。他们从小在国内国外都上过学,他们吸取两种文化的营养,包括出了一本书我在安琪尔东留学世界(音),讲述他们带三十多个国家,不光是旅游,也是一种学习,包括参加夏令营,包括到国外学校交换,包括去参加各种各样社会活动。我的女儿在中学的时候,做了很长一段时间义工,去养老院,学校规定完成几十个小时社会义工的工作,对他们爱心的培养,责任心的培养都非常重要。包括我的儿子去打工,在中学阶段就开始做这些事儿。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大家去申请那个学校,到他们自己考试,去准备,父母当然能起很多作用,但是关键给他们提供这种条件,提供一个工具,提供一个培养的环境。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我在安琪尔东这本书在搜狐上有介绍,大家可以找来看一下。

  另外讲讲中国和西方青少年成长经历,现在进入全球化时代。很难在一个地方成才,如果有条件经历不同的文化,经历不同学校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原来换过好几个学校,包括我的小孩换过五六个学校,我觉得经历不同学校,跨不同的区域,上不同的老师的课,非常的有帮助。中国的这个教育,有时候在一个班主任带领下,可能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是一个班主任,国外不是这样,每一年级换一批不同老师,每一年调整不同宿舍,接触不同的同学,每一年设计不同的课程,参加不同的活动。同样是读书,在西方环境里面接触很多人,学到很多东西。

  西方的教育里面对小孩有一种团队协作的文化,我的小孩和你的小孩互相到家里作伴,我的儿子到他的朋友寄宿,周末到同学家里寄宿,同学下个周末到我这儿来寄宿,培养团队文化,一种朋友文化,这个在中国环境中很欠缺,中国小孩从小长大都是一个人,很孤独,特别没有朋友,因为这么多学习,这么多考试,对他个性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到了成年以后,往往有时候很孤独,很孤僻不合群,甚至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我觉得在这种西方文化里面有这个优势,能够很重视朋友的交往,每个小朋友都有它的朋友,都参加他朋友这些聚会,参加朋友很多活动,互相邀请。这个东西也是值得借鉴的。

  当然中国文化也有重视家庭,尊老爱幼,这个可能在西方文化里面是不够的,西方是过于竞争,过于讲究经济利益。所以西方文化里面很重视宗教,很重视信仰,靠这些来调节。这些都是一种可以值得参考的。

  中国现在也是这样,中国现在面临一个商品化社会,一个市场经济也存在大量竞争,也存在大量的压力,也需要更多的调节、更多的来转化这种不利的因素。所以我觉得这个都是很多可以值得借鉴的方面。

  中西方教育怎么融合,就拿虎妈这个事儿,前几天参考消息采访我,虎妈把孩子管得特别紧,不能参加活动很晚,如果完不成作业,要罚你,她的要求非常严格,传统式中国式的教育。参考消息给我讲,还有一个小孩是放养式的,他妈基本都不管,小孩成长非常好,也上哈佛,今年也考上哈佛大学非常优秀,问我两种方法哪种更好?是中国式教育,还是放养式,放任自流西式教育。世界上很难有一种成才的方式是最好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在中国成长的子女不妨有一些国际化的元素,中式教育加上西式教育得以元素,中国教育就是管得很严,可能对小孩创造性不够,那个时候我觉得应该有意识让他更多接触西方的教育的理念,比如更多的结交一些朋友,更多开发一些创造性,对小孩适当的放松,应试教育做出一些调整。对西方教育可能过于松,对小孩过于信任,完全是比较的这个小孩自己放大自然值,车到山前必有路。西方教育应该适当参进中式教育,很难有一种是绝对对,或者绝对不对的。对于虎妈的教育,因为她的小孩是在美国长大的,美国学校的教育是一个西式的教育,虎妈在她的教育里面添入中国教育的成分,这个是合适的,有帮助的。如果我们子女在中国的学校长大,在家庭教育里面添入一些西式的教育,或者个性化的教育,我觉得也是有好处,这个是一个互补,能够弥补本土教育的不足,不管在中国还是国外,这些都是需要的。家庭教育往往是小孩成长非常重要方面。这个在我们发展过程中,成才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何更好的成为一个国际化人才,要成为一个跨越东西方国际化人才。第一个要读万卷书,读书仍然是一个根本的,现在进入一个快餐时代,进入网络时代,现在都是看短小精悍的短信,很少看一封长信了。读书可以很深入,很系统的思考,读万卷书真的非常必要。

  第二个行万里路,今天这个世界行万里路仍然非常重要。而且在全球化时代更要行万里路,别说中国有几亿农民工在全国各地行万里路,我们留学生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两百万留学生出国,有更多学生走向世界。未来海外华侨来源不再是当天的下南洋的苦力、劳工,时间修铁路华工等等,不再是离乡背井不得不出国这种。未来新华侨,新华人来源大量会是我们留学生。过去几十年这个趋势已经看得出来,中国现在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移民来源国,不仅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移民来源国,和美国第二大移民来源国,已经是加拿大最大的移民来源国,人才全球化的流动会是越来越方兴未艾的方面。行万里路非常重要,有的人说没有钱怎么行万里路,我家庭条件不好,这个可以相对而言的。如果资金不够,起码可以出我这个县城,我可以出去这个城市,甚至可以出省,这个行万里路可以全方位的,可以旅游,可以去香港,去台湾等等。出去总是比不出去好。

  我想起当年出国,在北京80年代出国的时候,当时去加拿大留学,当时坐飞机的时候,是从北京第一站坐到上海,上海飞机坐到旧金山,从旧金山坐飞机坐到纽约,纽约坐到多伦多,转了五六遍飞机,当时没有一个飞机直飞加拿大,只有一班飞美国的飞机。每天洛杉矶一个城市,飞中国的就是十几班,整个现在北美和中国来往飞机几十班,几千人在大洋上空来回流动,这中间有大量留学生。中国海外人才流动是非常频繁的。

  我有一个理论,全球化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什么呢?第一个阶段我们有一个全球货物的流动,就是我们全球化的贸易,这个贸易是全球化最开始的。哥伦布十五六世纪发现美洲新大陆,郑和下西洋,中国有航海技术以后贸易才开始,全球化最早通过贸易,通过种子传播,甚至通过疾病传播,这个全球化开始。

  现在到了全球货物流动,中国已经做得最好,中国是全世界贸易贡献率最大国家。全球化第二个阶段全球资本的流动,17世纪荷兰的股票市场开始,到了全球化阶段,现在到了美国是做得最好,全球资本做得最好。现在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全球的贸易,现在中国做得最好。第二个全球资本流通美国做得最好。第三个阶段就是全球的人才流动,包括留学生,包括了移民,包括了大量的人员的往来,比如中国现在有两百万留学生,未来可能有三百万,四百万,五百万,有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出去到移民的人有七八百万,这个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奥巴马去年也宣布要今后几年要派十万留学生到中国来,中国现在已经有了25万外国留学生,未来还有十万美国留学生更多留学生到中国来,人员流动是一个未来大趋势。不管是中国青年也好,还是西方青年也好,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国际化人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另外还要掌握互联网,要上万维网,还要交八方友,不光交中国朋友,交世界各地朋友,还要掌握一门外语,实际上外语成为全世界通用语言,互联网80%是英语,有条件有跨地域的经历,不光是出国经历,就在你家乡之外的经历。比如在座很多人不一定是北京人,我也不是北京人,但是我们都在北京这个地方,有可能去了广州,去了上海,去了四川,跨地域会成为以后未来发展趋势,全球化这种时代,我们必须要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人才。今天举办国际教育展非常好,中国现在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很大产业,而且国际教育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现在很多的国家都向中国开放留学大门,我觉得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150多年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出国的时候,那个时候派了120个留美幼童到美国留学,梳着小辫出去,留学还没读完就被清政府回来,说他们在外国都是学的不好的,异端学说等等。今天留学对中国的发展,对中国的贡献,对中国国际化影响是巨大的。

  中国过去三十年发展最大的一个好处是得益于全球化,中国在过去的贸易,在进入WTO这十年间,已经进入了十年,翻了五倍。中国富裕也就是这十年开始,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三万多亿也是最近这十年,都得益于中国参与全球化。可以说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全球化很大一部分就是人才全球化,留学在里面起到巨大作用。留学对于今天中国人,对于未来的中国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贡献。未来再过十年,再过二十年来看,留学不仅仅是两百万,可能五百万,甚至一千万的事儿。我想人才的流动,人才的全球化非常的频繁,比如二十年前谁会想到中国会有这么多人流动到中国各地。比如小时候去一趟北京,好像比现在去一趟纽约还困难,那时候坐火车三天三夜,现在交通多便利,到上海只有八个小时,到未来中国人才到世界各地流通是巨大的现象,留学文化也是会成为新兴的问题。今天的国际教育展,国际留学展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在这里结束我的演讲,我想寄希望于我们未来的中国大批国际化人才,我相信在座的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不管是作为本人也好,作为家长也好,你们都会参与到中国的全球化的进程中,成为为中国的国际人才的发展和国际人才的成长作出你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名师讲堂王辉耀:中西方青少年成长差异与融合
名师讲堂王辉耀:中西方青少年成长差异与融合
名师讲堂王辉耀:中西方青少年成长差异与融合
名师讲堂王辉耀:中西方青少年成长差异与融合
名师讲堂王辉耀:中西方青少年成长差异与融合
名师讲堂王辉耀:中西方青少年成长差异与融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卜范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中国教育培训库 找学校 找课程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