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在英留学生企图贿赂教授被判刑的事件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在网友和留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应。可能在国内大家都习以为常,但在国外也会起作用吗?
在国外大学不努力会挂科 影响巨大
不努力就有挂科危险
大学的学习方式毕竟和高中阶段有所区别,课程的难度增加了,对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果学生不督促自己及时完成课业内容以及在考前自主进行复习,就会有挂科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每个学校有着不一样的评分标准,挂科的几率也不太相同。有的学校或教授是按照学生本身得到的一个平均分数来评判的。如果这个班的学生都很优秀,成绩都很好,那么高分会比较多,可能不会出现挂科的情况。而有的学校或者教授是按照比例来给分数的,比如说一个班只有固定百分之几的人可以拿A,一定有固定百分之几的人不及格。于是,如果你在班上不能比大部分人优秀的话,可能就有的低分甚至挂科的危险。
在美国的顶尖学校有很好的系统管理和条例来保证学生们的平均GPA在3.0(B)以上。首先,在学校里面要选择难度高的课程的时候一般都需要修过基础的课程并拿到过B以上的成绩的。其次,一般的大学都会有1到2个星期的试听阶段,如果学生觉得课程太难无法完成可以选择换成其他课程或以旁听(Audit)不算成绩的方式上课。在试听阶段之后有些学校还会在期中考试之前允许学生放弃这门课程。最后,老师在课后会有Office Hour来帮助有问题的学生。此外,学生也可以利用助教(Teaching Assistant)和学习小组(Study Group)这些资源来保证自己的成绩。
挂科严重影响学习和就业
要看具体科目,如果不是必修课程,学生挂科的话就无法得到该课对应的学分,学生在后期可以选择重修或者不重修该门课。如果是必修课,学生挂科就必须在后面重新修习该门课程并且一定要过了这门课才能最终毕业。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的情况,挂科一定会导致GPA的严重下滑,挂科也很有可能会影响和推迟你的计划比如说毕业时间。同样的,在今后申请研究生院(博士生,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有过挂科的记录都会大大降低被录取几率。在找工作的时候,公司也会十分看重平时成绩而不希望招有过挂科记录的学生。
观察员有感:在美中国留学生很优秀努力
据我所知,在美国知名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普遍都非常的优秀并且也十分努力。他们通常都对于平时成绩十分看重,每一次作业和考试都会认真准备和完成。所以说,挂科是应该是很少见的。
行贿成功率几乎为零 后果严重
贿赂教授属严重违反学术诚信
在国外,贿赂教授被视为严重违反学术诚信,会受到来自学校纪律委员会最严重的处罚,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敢以身试险。所以如果在国外发生贿赂丑闻,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人尽皆知,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这次的中国留英学生贿赂丑闻就迅速登上了多家知名国际媒体,引发全球的广泛关注。
教授因热爱而教书并非为钱
在国外,一般教授都是因为热爱教书和研究才去大学工作的,平时和自己喜欢的学生一起吃饭喝咖啡很常见,但费用一般是AA或是教授支付。学生成绩好、有好奇、好学、有天赋才能够得到教授的关注和喜爱,这些都不是能够靠金钱买来的。
教授收受贿赂会被开除
很多美国大学有规定,如果学生贿赂教授,教授必须向学校报告,这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此类事件发生。另外一方面,教授一旦被发现收受贿赂也会被学校开除,甚至导致牢狱之灾。在国外名誉对一个教授来说是非常的重要,很少有教授会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做出这些违反法律和社会个人道德的事情,而且,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因此,在美国贿赂教授的可行性和成功率无限趋近于零。如果你尝试贿赂教授,不仅不容易成功,还非常有可能被学校开除,面临着被遣送回国或者被起诉的危险。
学生贿赂面临被遣返或判刑
贿赂教授的成功率不高而且会让学生受到开除,遣送回国,被起诉,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如果一旦被起诉,可能面临着被判刑,终生不得再入境等后果。
即便贿赂成功,并且没有被人抓到小辫子,学生未来在上其他课程的时候,也难免会再次遇到挂科危机。不是每个教授都是那么好糊弄的,人也不会每次都那么幸运的。另外一方面,对于放水的教授来说,如果他/她让一个明显不合格的学生通过了一门课,一旦学生在进阶的课程中表现不好的话,其他教授们则会怀疑该教授的能力和判断,进而损害到该教授的名声。在此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尝试,即使你听说过有别人成功的。同时,也要提醒周围的同学不要因为一是冲动而后悔终生。
观察员有感:不要一时冲动后悔终生
在此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尝试贿赂教授,即便你听说过有别人成功的。同时,你也应该提醒周围的同学不要因为一是冲动而后悔终生。
可与教授搞好私人关系 别用贿赂
调整学习计划预防挂科
要注意的是,美国大学课程很多时候不是“一考定生死”。一门课的成绩往往是由作业成绩,当堂测验成绩,小论文,课堂表现,期中/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决定的。很多学生在学期中后期的时候就已经能够预判到最终能取得的成绩,并且根据这样的判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做最后的冲刺和努力。
放弃有可能挂科的课程
如果不幸挂科,有几种对应方式。在期末之前,如果自我感觉不是很好觉得这门课有可能不会及格,那么应该去找授课教授好好谈一谈询问一下教授自己在这门课上的表现以及有可能会取得的分数。如果教授告诉你,这门课你很有可能不及格,并且你也对期末考试没有太大信心时,可以选择放弃这门课。如果选择放弃,成绩单上会出现一个“W”,但是不会影响整体GPA。
与教授沟通弥补措施
如果挂科已成事实,你同样可以去找教授,但是态度一定要端正,不要抱着去理论的想法。跟教授谈谈自己这学期哪里做的不够好、为什么会导致挂科等,看看有没有希望能够给你一次通过论文或者考试提高分数的机会。最后,如果教授执意不更改分数,请以平常心接受,审视自己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并且学会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和教授搞好私人关系
如果你希望提高分数或者获得一个跟教授工作的机会,那么你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去争取。你可以常常去找教授聊天,多交流自己的想法,选择多写一篇论文,要求重新做一次考试。你同样可以跟教授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帮她/他遛狗,约一起吃饭,或者偶尔带点小礼物什么的。这些建立私人关系的努力和贿赂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观察员有感:不了解情况不能成为贿赂借口
现在不像50年前的沟通晦涩,学生在选择出国读书的时候就应该对那个国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再退一步说,一般学校都有一份honor code或是学校准则让学生细读之后签字。
因贿赂被判刑处罚不重 不能为行贿找借口
从中国家长的角度,也许会认为:
1)留学生行贿但最后没有达到目的也没有伤害到他人,所以“有罪,但罪不至死”,不至于入狱之后对学生的一生烙下一个印记。
2)学生还年轻,可能不懂事,家里面独生子女惯坏了。
3)学生对外国的名俗风气处事方式不了解,所以犯了错误。
这三个想法的出发点都有道理,但是:
1)学生行贿虽然没有达成目的,但也体现出了他一心只为取得个人利益而忽视了他的行为对其他学生对教授和学校产生的影响。抱着这样心理的行为在学校里面会影响对其他学生的公平度,教授和学校的声誉,而将来在社会上会影响到的却会是他人的事业,家庭,甚至是生命。所以他需要一段时间和一些惩罚去反思他的行为的后果,并理解他看似与他人无关的行为会影响到的人和会给他人带来的伤害。
2)学生已入大学,已经成年,应该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这件事情上,他很明显是故意为之的,所以不存在不懂事。
3)现在不如50年前的沟通晦涩,学生在选择出国读书的同时就应该对那个国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再退一步说,一般学校都有一份honor code或是学校准则让学生细读之后签字,所以这个理由不能成为犯错的借口。
学术界的贿赂和一般的贿赂其实在性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属于利用金钱,服务等有价值的事物换取不应得利益的行为,所以以相同的量刑标准来处罚学术界的贿赂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这个事件让我想到了去年爆出的哈佛大学集体作弊丑闻。当时有120多个学生涉嫌作弊,并且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受到了强制停学的处罚。哈佛作弊事件当时引发了包括是不是处罚过严等的许多争议。不过,哈佛作弊事件确实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遏制了在学生当中容易迅速发展的学术不诚信行为。希望此次的留学生贿赂事件能够为在国外学习的学生拉响警钟,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