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租不到好房,我就想到了买房
我买了一份私人售房广告,有点儿像中国的《手递手》,厚厚一沓,从头到尾翻看一遍,没有半天的工夫下不来。当时因为经济能力很有限,我看卖房广告时,眼睛专盯着便宜的房子。
我曾经认识一个来自香港的老华侨,他说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得,成为我日后买房的座右铭:“买房时,首先要想到日后能不能卖出去。”
我买第一套房子时,就没听香港人的教诲,只图便宜就匆匆签了合同。买完后才觉得上了当。
那是位于巴黎十区的一个小三间,两室一厅,售价68万法郎(相当于10万欧元)。卖房的是两个犹太人掮客,像所有商人一样,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称得上是三寸不烂之舌。
第一次买房就碰到这样的掮客,实在算运气不好。房主是一位老太太,不久前去世了。老太太没有子女,继承人是一位住在外地的侄女。侄女的年纪也不轻了,身体也不好,于是就委托一家公证处处理老太太的遗产。公证处没有售房业务,于是就委托了两名掮客来卖房。两名掮客同公证人似乎是熟人,有没有亲戚关系就不知道了。这些情况是我后来才搞清楚的,刚开始,我还以为两位犹太人就如他们自称的那样,是这套房子的主人。
这套房子在3层,窗子全朝着院子。犹太人很会做生意,提出让利6万法郎,并可以交一部分现款,这样我可以免掉近1万法郎的交易费。当时法国房地产的交易费很贵,占房价的10%。
占便宜的心理作怪,我爽快地签了合同。后来才知道,为了避税而进行现钱交易是要冒很大风险的。首先,国家对低于市场价太多的房子会进行特别检查,国家有权按照合同上的价格把房子买下来,而你实际出的钱高于这个价格。第二,日后卖房时,增值税是按照合同上的价格来计算,而不是根据你实际支付的价格来计算,因此,一时好像是占了便宜,以后会吃大亏。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法国,签署卖房预售合同到最终合同,一般间隔3个月的时间,一方面是给购房者留时间到银行谈贷款,另一方面,国家也有检查的可能。
这两个犹太人之所以建议我买房时支付一部分现款,是他们想从中赚一笔黑钱。那时,我刚从中国来法国不久,有点儿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什么法律,什么市场经济,一点儿概念都没有。也难怪,我这一代人是红旗下生、计划经济下长,对市场经济的那些花招儿缺乏警觉。
与邻居共享任何动静和气味儿
如果只是在价格上吃点儿亏,问题还不大;如果房子本身的条件可以,也不必太计较。但如果房子缺陷太大,就难以挽回了。
签完预售合同,交了5%的预付金后,一般来说,买主还不能拿到房子的钥匙,但再次去看房是可以的。我第二次去看房的时候,才发现房间黑暗无比,从早到晚,一点儿光线都没有,只有靠点灯才能过活,快成巴士底狱了。第一次看房时,之所以没看出房子的光线很差,是因为卖房的人把屋里的电灯全都点亮。我当时只顾看房子的格局和大小,没有注意天花板上挂了一个100瓦的大灯泡。
但是,签了约后很难反悔,如果反悔,就要被卖方扣掉5%的预付金。权衡利弊后,我还是决定把房子买下来。黑就黑一点儿吧,也许住进去有办法改善。等我住进去后才发现,光线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噪音太大。噪音并不来自大街上,而是小院子里邻居的声音。
我楼下住着两个小青年,每天要到夜里两三点才睡觉。他们大声说话、开着震耳欲聋的音乐,街坊四邻被吵得难以安生。有人叫来警察,但警察又不能在院子里安营扎寨,等警察一走,音乐声就又回来了。院子太小,任何一点儿动静和气味儿都要与他人共享,法国人的奶油洋葱汤,阿拉伯人烤羊肉串,两口子打架摔碗,小伙子弹吉他……总之,这套房集中了巴黎老房的两大缺点:光线差,噪音大。
在巴黎这样历史悠久的大城市,市场上的房基本上是二手房,新房很少。巴黎不像北京,一夜间几乎全拆光了。巴黎可是保留了不少老房子,一二百年以上的房子比比皆是。尽管这些房子很古老,但并不破旧,维修、管理得非常好,房子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房子始终保持舒适、合用。老房子以前没有电梯,后来加上电梯;没有电话线,就连上电话线;没有热水,就给通上热水……有的房子实在太破旧,政府一般会将它改造,能留的墙尽量留下来。总之,这里的人是以修缮老房而不是拆掉老房的方式来“与时俱进”的。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巴黎也在不断向外围扩展,从而有了“卫星城”,这些“卫星城”就多是新盖的房子。
后来才知道,要想买巴黎市内百年以上的老房,必须十分小心地挑选。好在这套房子的位置还算不错,就在圣马丁运河附近,每天散步有去处了。那段时间,我常常沿着运河走个来回,两个多小时的路程练就了一双“铁脚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