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打“中外合作办学”的幌子搞留学 学校实为捞钱

2009年08月17日11:1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揭秘

  招生赚“人头费”成行业秘密

  教育部国际司有关人士曾明确表示,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 ,有些地方和学校不考虑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运行能力,不仔细核查外方的资质和办学能力,偏重在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商科、管理等学科低水平重复办学;第二,有些学校未能悉心谋划合作办学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安排,引进外国教育优质资源的比例很低,难以保证办学质量;第三,一些地方和学校背离中外合作办学的公益性原则,追逐经济利益。

  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前 ,有不少中外合作办学就是为了“圈钱”,说学员获得的证书能被“国际认可”,实际上只能在该学校所在国或某个区域内得到认可,拿到的“洋证书”回国以后就是废纸一张。青岛某高校一学院院长表示,现在高校各个学院之所以热衷搞中外合作办学,很多就是希望给学院建立“小金库”。

  替国外招生赚“人头费”

  “很多所谓的中外合作项目,第一年基本上就是在国内读预科,其实就是准备考雅思或托福。语言成绩不过关,后面就什么都谈不上。”青岛科技大学与加拿大莱姆顿学院合作项目招生负责人徐新友介绍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三分之一的专业课程教材应采用国外合作高校的教材,三分之一的专业课应安排国外高校的教师授课,每门专业课总课时的三分之一须由国外高校教师讲授,但现实情况却是由于缺少有效监管,很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没有达到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缺少监管已经成为行业内的秘密了,很多学校或学院都出去找国外大学合作,招来学生就成了‘小金库’,并不愿意把多余的资金投入到师资和教学设施上。”青大国际学院一位负责人表示。

  “对于学院建立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一般都是从收取的学费中收取一部分管理费,剩余的归各学院支配,用于与合作的国外大学进行交流以及学生培养,这笔资金自由支配度很大 ,给了一些学院钻空子的机会。”青岛某高校一学院院长表示。

  青大A-Level中心郭主任介绍说,在非统招的中外合作办学中,学院扮演了一种为国外大学招生的中介机构角色,存在明显的监管缺失。“很多非统招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是学院瞒着学校偷偷搞的,学校很难进行全程监管和监控,而且一些中外合作办学的国外高校都是生源紧张,招进来一个学生,都是要按‘人头费’返还给国内招生单位,这些资金的往来根本不用经过学校审批。”

  “中外合作办学为众多学子圆了大学梦,不能‘一棍子打死’,但在大力扶持的同时确实应加强对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管。”徐新友说,教育部应建立起相应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机制,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水平的评估和监管,并向社会定期公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许晓书)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