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洋书包的孩子》里讲述了一批到美国留学的中学生,有些读者问道:“为何没有采访到失败的孩子?”那么,失败的孩子怎样定义?
在写书过程中,我接触了各种类型的孩子,发现成功孩子最大的特点,其一,他们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做出具体计划,去实施。其二,他们有一种超人的毅力,一方面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放弃,另一方面在面对打击时有很大的承受力度。其三,经常有的成就感所带来的自信心让他们可以坦诚地公开自己曾经走过的失落。但是,在遇到学业和为人处世搞得一团糟的孩子时,他们对你的提问非常敏感,竭力拒绝回答。比如:对于小留学生来说,缺少朋友是他们生活中非常直接的障碍,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那些很适应美国学校生活的小留学生,尽管周围被朋友包围,还要一再强调他们内心深层的寂寞。但是,旁人明知失落的孩子,他们身边毫无朋友,这些孩子的回答却是:“朋友当然有啦。”在笔者所做的采访过程中,愈是得意的孩子,反而愈能公开谈出他们曾经有的失败,愈是希望那些失败的当事人谈出他们的真实感受,却愈是被回避。如果谈到失败的分享,实际上,只有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的“大”人,方能勇敢地证实自己的过失。”
从真实性来说,报道失落的小留学生的内容,由于很难用真名真脸,甚至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连故事的场景都要有变化,所以,真实的程度到底能控制在何种范围?作为作者,我以为,着眼点并不在于孩子是否成功或是否失败?而是成功的孩子为何会成功?他们失败的时候,如何站了起来?生活中的什么经历和启迪,让他们做出与众不同的业绩?换句话说,如果正在失败过程中的当事人,真的知晓他们是如何失败的,他很快就会从迷失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