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德国四百万失业大军(10%失业率),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要立刻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确实不像从前容易。除非你学的是计算机,可能还没毕业就有不少老板争相竞雇。对许多学文科的学生而言,毕业就是失业,可一点都不过份。 德国大学不像美国的大学,从大一开始,就有固定的班级,有"同班同学",同时考试、同时毕业,同学间可彼此照应;德国大学生注了册,就全靠自己本事,选课、上课都得孤军奋战,运气好结交刚好坐在旁边的同学。有人花八、九个学期就可毕业(相当快),也有人花十五、六学期(挺慢的,如德国前总理科尔之流),既不同进,也不同出。也因此德国一般大学并没有全校集体毕业典礼,更没有美国般在灿烂阳光下鲜绿草坪上的充满感性与欢乐的毕业典礼,如果问起德国大学毕业典礼有什么特别的,答案就是"一点都不特别"。 可怜的大学生,花了五、六年,好不容易毕业,既没令人终身难忘的毕业典礼,最惨的是,毕业后找事并不一定顺利。念文科的,如德文(是女生最多的科系,目前全德有超过六万二千位女性念德文)、历史、哲学、政治、教育等,找事并不容易。 目前最吃香的是学计算机,许多计算机科系学生还没毕业,就有老板自己找上门。依计算机界估计,全德目前极缺约三至七万名计算机工程师,也因此德国联邦政府希望大量引进东欧、印度的计算机工程师。保守派与右派人士则极力反对,担心因此反而让失业问题更恶化,也就是说德国的工作只该给德国人作。唉,问题是德国一时找不到三至七万名计算机工程师,而且计算机界估计,每引进一名计算机工程师,就可创造三个以上工作机会。最糟的还是德国联邦政府与保守派吵了老半天该不该引进印度的计算机工程师,保守派还搬出"孩子取代阿三"(Kinder statt Inder)的反外国人口号,结果在正式登记申请日,只有七十几位印度的计算机工程师申请赴德。 除计算机外,"经济工程"也相当吃的开。这是结合经济、企业管理与机械工程的德国传统科系,由于"经济工程"系学生样样通(哈,这可不表示样样精),也因此颇受顾主喜爱,找到好差事相当容易。 由于德国是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因此外文,国外经验在履历表上几乎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许多大学生也因此尽量在念书期间到国外短期交换留学。而英文则几乎处处需要。不仅有国外求学经验,甚至有国外实习、工作经验,则找到好工作,或升迁机会则更大,如德国最大企业"戴姆勒克莱斯勒"现任老板施伦普,就在南非待了很长一阵子。 在国际一片兼并、并购风下,大企业裁员都来不及,更没有太大能力雇新员工。以戴姆勒克莱斯勒为例,一九九九年新雇一千六百位专校以上毕业之员工,估计今年则将新雇三千三百名,而进戴姆勒克莱斯勒则是许多人第一志愿。 就算找到事,并不表示社会新人就可平步青云,高枕无忧。许多人就痛恨德国越来越明显的"手肘社会症候群"(互相竞争排挤的社会),尤其社会新人想要马上被接纳,并不容易。德国《画报》曾有问卷调查显示,约三成五的人曾感到在工作岗位上被排挤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