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出国频道 > 移民专区 > 移民快报

探访马来西亚"天津村":成海外华人移民典范

来源:今晚网-今晚报
2010年03月09日14:35

>>>进入搜狐出国频道

  “天津村”已经成为广大读者关注和热议的话题:97年前,108户天津人漂洋过海远涉南洋,在马来西亚北婆罗州生根繁衍。近百年的历史中,他们乡音未改!习俗未改!爱国之心未改!他们的爱国感天动地!他们的拼搏催人泪下!他们的乡音感人至深!

  探访马来西亚天津村系列报道今天就要告一段落了。本报作为中国首家境外探访当地移民的媒体,历时15天的探访,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持续46天的报道记录了天津村的传奇故事,鲜活人物,更为华北人下南洋留下了珍贵的史料!报道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天津村”已经成为广大读者关注和热议的话题:97年前,108户天津人漂洋过海远涉南洋,在马来西亚北婆罗州生根繁衍。近百年的历史中,他们乡音未改!习俗未改!爱国之心未改!他们的爱国感天动地!他们的拼搏催人泪下!他们的乡音感人至深!

  “天津村”成海外移民典范

  探访“天津村”的过程就像打开一部尘封已久的大书,浩繁、生动,虽历时46天,但报道仍无法将精彩一一呈现。然而,当报道即将结束的时候,依然有一些重要的史实值得记忆:

  “天津村”互助团结成为海外移民的典范,离不开它始终沿袭的村长制管理。也正是这一独特的族群制度,使在数量上十分稀少的华北移民得以聚拢在一起。史料记载,当年108户439口人本素不相识,直到登船时,英政府在移民中选出13人担任村长,来管理自己的同胞,最早的村长管理制由此设立,并沿用至今。天津村历史上一任任的村长,为整个天津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天津村历史上最早的13名村长,毛国兴为总村长,其余12名村长为臧秉忠、夏治宝、郭青云、张宝彦、任海祥、饶广发、张易珠、刘德发、童桂生、范学圃、李桂生及张万庆等。1940年德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政府委任杨德峰为村长。其间英政府再次委任毛国兴等六位为村长。1945年联军光复后,日军投降,由民选刘凤祥任村长,后由董树林继任。1952年刘树林接任村长后,开始了长达22年的村长生涯,成为天津村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村长。1982年村长由萧春杰任之。现任村长是华北同乡会永久名誉主席张景程。

  在历任村长中,最受人爱戴的要数刘树林村长,他103岁谢世,是“天津村”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刘树林由中国南下时13岁,是天津村第二代移民,经历了南下之种种苦难经历。1952年当选村长后,他率领第二代村民到吧巴巫路金马利开发第二天津村,在一片荒原上开垦出大约850亩新土地种植橡胶,使村民的生计有了着落。之后,刘树林又向吧巴县政府申请地块建造小学,他带领村民出钱出力,用亚答、圆木原料建造了仅有一间教室的政民小学。从此第二天津村的孩子们得以在自己的小学中学习华文,接受启蒙教育,政民小学发展至今已成为当地最有名的华文小学。由于刘树林村长德高望重,将村务管理得井井有条,就连附近土著有了纠纷,都要请他前去调解。1994年张景程当选华北同乡会主席,编写108户族谱,当时已98岁的刘树林倾力相助,为天津村留下了宝贵的口述资料,现在看来都已成为无法复制的重要史料。刘树林谢世前,沿袭北方生活习俗,为自己制作了一套引魂幡,将北方丧葬文化传统完整地再现。他的去世可以说是天津村第二代最后的告别。

  弥足珍贵的“天津村”之最

  78岁的胡占成凭着非凡的记忆力向记者讲述的珍贵史实,都是他的祖父——第一代移民给他讲的亲历故事。这些口述资料,虽然未曾经过严格的考证,却依然值得在此铭记:1913年那一船人中,最年长的是朱茂山,当年49岁,他是带着儿子来的;第一位出生的是在老码头货舱出世的徐荣贵的太太张氏;第一位去世的是李富有,当年30多岁,因在船上一直生病,下船不久就死了;王玉清的奶奶(王增方姚氏老太太)去世,因没有墓地,祖先们向当时的英政府申请才有的第一座津侨义山,约七英亩,王增方姚氏老太太也就成为第一位安葬在津侨义山的人;最长寿的老人是第一代移民洪三奶奶,享年103岁,名叫王大容,武清县人,下南洋时19岁;第二代移民最长寿者男性是刘树林103岁,女性是张景程的母亲卢转运,2007年去世,100岁。

  颇有戏剧性也是第一代108户人家中最成功的人是张凤文,来时30多岁,勤劳又聪明,还很有赌运。他用每赌必赢的钱买了很多地,在当时可以说是千万富翁,和做一天工只赚一块钱的人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他育有4个儿子3个女儿,但他的后代大多有些呆傻,最后赌来的钱也都败光,活到70多岁郁郁而终。

  津侨聚居被证实为史上空前

   本报历时十五天探访马来西亚天津村的行动在当地华人乃至整个沙巴州被传为美谈。而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华北移民聚居的罕见史实就已经震惊了马来西亚和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等研究机构。

  马来西亚学者曾在1985年出版的《亚洲文化》第六期上发表文章说:北婆罗州欢迎华族入境的政策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此乃东南亚国家少有,而华北集体移民,尚且通过政府关系订立合约,更为民国成立之后之仅见者。

  按照当时中英政府的协议,第一次华北移民以250户为限,然而当时抵达亚庇的移民仅有108户,可是费用却高达2500英镑!于是英政府取消了进一步的安排,这也更让成批移民聚居马来西亚的华北人成为东南亚绝无仅有的。

  中国人一向安土重迁,中国北方人尤其守家意识浓厚。远赴异域来到马来西亚的这批华北人,虽然后来只有73户留了下来,但北方人的团结、互助、勤劳、义气,让他们在异国他乡始终聚居在一起,形成一种少见的移民现象。马来西亚一位专门从事搜集华人社会文献及史料的专家就在先后赴东马来西亚的砂劳越、亚庇、山打根进行深入调查访问后,又走访了各会馆、商会和数位社团领导人,最后他惊叹:最大的收获是,在亚庇发现了一个中国华北移民聚居的村庄——津侨村!

  1985年出版的《亚洲文化》第六期发表学术文章,对于这群集体移民的天津人大加称赞:他们万里投荒,为北婆罗州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百年来,这个族群的发展与变化,值得深一层的研究,无论从人类学或社会学的角度着手,研究者都将会大有收获。

  

责任编辑:王茜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中国教育培训库 找学校 找课程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