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几大留学中介先后公布美国哈佛、耶鲁等多所名校纷纷提高奖学金额度的消息,一场“奖学金大战”在所难免。由此引发的国内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反思,也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身边很多同学宁可做兼职,也不愿为了奖学金废寝忘食。”一位在校大学生如是说。
日前,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被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校奖学金制度正在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作用。
奖学金10年没有显著变化
在很多已经大学毕业的学生心中,领奖学金的日子总是幸福的。记者询问了省内几家高校,发现奖学金水平10年里并没发生太大变化。
沈阳工业大学毕业生田先生回忆说,10多年前上大学,第一次领到三等奖学金500元,兴冲冲地赶到商场买了一身顶好的西装,“要是搁现在,怎么也得两三年的奖学金攒一起才够呢。”
我国实施高校奖学金制度已经20多年了,从最初只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发展到现在有专门针对高考状元的新生奖学金、针对学科有突出成就的单项奖学金、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励志奖学金等各种名目。目前,国家每年投入一部分资金作为“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学校从教育经费中分配出一部分作为学生专项奖学金。
自1998年全国高校普遍扩大招生以来,高等院校的在校人数急速增长,但奖学金的数额却并没有同比增长。辽宁中医药大学学生处处长闫海军说:“10年来,高校收费已经翻番了,但奖学金变化不大。”
沈阳师范大学学生处赵处长表示,目前国家奖学金虽然金额较大,但授奖面有限,很难起到激励广大贫困生努力学习的作用;而专业奖学金与其他奖学金相比金额又不够多。
奖学金逐渐失去激励作用
辽宁大学金融学专业学生小朱告诉记者:“我身边的很多同学宁可做兼职,也不愿为争取奖学金废寝忘食。”
辽宁大学文学院辅导员张老师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高校实施奖学金制度以来,学校颁发的学生最高单项奖学金达到2000元/年,每个班级只能有一个名额,加上二等和三等奖学金,获奖人数不超过学生总数的10%,这么小的比例,很难调动学生的热情。
沈阳师范大学的赵处长说:“由于国家和高校设置的奖学金额度有限,目前很多高校都会效仿国外的做法,向企业和个人募捐,但这部分金额占奖学金总额的比例很小,对提高奖学金金额的作用不明显。”
对此,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表示,奖学金在另一个层面上,应该成为高校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的一个手段,也是高校育人理念的体现。中国要出名校,奖学金竞争应该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20多年评价体系缺乏准确定位
我国实施高校奖学金制度已经20多年,记者对几位曾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对不同种类的奖学金并没有准确定位,尤其是学校发放的专项奖学金,评价标准各不相同。
“大一时,我获得了一等奖学金,”毕业生冯小姐说,“当时学院内并没有明确的评选标准,是通过民主投票确定的。”
在校大学生小赵期末考试成绩排在班级前三,但没有获得奖学金。“我没有参加假期实践,就没有加分,结果总分没排到前面,”小赵说,“不是我不想实习,而是找不到接收单位,这么评选让我心理很不平衡。”
对此,赵处长表示,目前高校奖学金评价体系的确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一方面由于学生各有特长,不容易用统一标准进行衡量;另一方面现行奖学金制度主要分为国家奖学金和学校奖学金,而这些奖项之间还有交叉,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要求也比较接近,学校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很难界定学生是否适合该项奖励,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闫海军还举例说,贫困学生申请奖学金以后,学校要对其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但目前国内的税收制度并不完善,无法核实该生真正的家庭收入情况,因此在分配奖学金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
赵处长认为,奖学金评价体系的完善是个长期系统工程,要根据每一年生源数量、招生结构等具体情况进行不断补充和改善。
当国外高校已经开始构筑智能精英社会,我们是否应该做点什么?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名校酝酿已久的高额奖学金制度何时能够全面实施?
不可否认高校扩招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教育公平也因此得到了贯彻。但在这种光环下,人们似乎忽略了接受高等教育的真正意义,当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当越来越多高分考生选择国外高校,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怎样培养人才并留住人才。
高校奖学金的设立,曾经让几代大学生兴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变迁,10年不变的高校奖学金制度似乎成了“鸡肋”,其激励作用也越来越微小。如何完善高校奖学金制度,让榜样的作用得到发挥,是值得所有做教育的人思考的。
部分海外高校
奖学金金额
荷兰面向中国学生推出17项MBA优秀学生奖学金,奖金总额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新西兰政府颁布了国际本科学费奖学金,获奖的国际学生可以免去本科阶段的学费;
苏格兰国际奖学金将支付获奖者的学费、国际往返的机票一张和在英国的生活费;
哈佛大学出资2000万美元用于减免本科生学费;
耶鲁大学把奖学金的预算提高到8000万美元。
更多留学移民经验交流尽在搜狐出国咨询论坛!进入网上论坛分享我们的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