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东方时报》在征集在日华人照片的《东瀛瞬间》栏目时,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信是一个10岁的小女孩写来的,字体稚嫩,但却一笔一划,写得十分工整。
“我是从中国的北京来到日本的一名小学生,去年我在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扮演童年石晶,我生于1992年4月22日,名字叫汪婧靓。今年2月份来到了日本。我现在在日本的一所私立小学里读书。老师和同学对我都很好,我已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活。”
《激情燃烧的岁月》播出前发行方几乎未做宣传,但播出后却反响强烈。
该剧在北京电视台曾应观众要求重播达5次,首播收视率创下12%。此后又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迄今,这部投资仅750万元的电视剧已有2000余万元发行款进账。这些都在中国电视剧播映史上创造了奇迹。
最近,该剧在日本的中文电视台上映,在日本华人社会也引起不小反响。
该剧由孙海英、吕丽萍领衔主演,它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动情地讲述了一个军人的故事:军人石光荣没想到一次激情的遭遇,却使自己陷入了一场爱情的持久战,但他以独有的热情和执着,为爱和被爱奋斗到了生命的终点。直到石光荣生命垂危的时候,妻子褚琴和孩子们才真正认识到他们和他的感情有多么的深,在这个英勇的军人身人蕴藏着多么可贵品格,他是那样的称职,在他无数的行动中,他使他的生命与他们的生命是融合得如此完美……
汪婧靓在剧中扮演石光荣唯一的女儿——石晶的童年时代。
这个经历不一般的小女孩,将怎样在日本开始她的新生活呢?记者随即来到了她正在就读的学校,位于东京昭岛的一所私立小学。
走进静谧宁美的日本小学的校园,很难想象那个倔老头——石光荣的女儿,会在这里说着日语,和日本的小朋友们一起玩。
这个爱笑的小姑娘拥有很多名字,在记者心中,她是“激情岁月”里的“小石晶”。
在这个日本校园里,所有的人都叫她“WANGJIANG”,虽然她有点不喜欢这个日式称呼,她说,日本人管狗也叫“WANGJIANG”。
而在她的挂着红艳艳的中国结的家里,妈妈叫她“茜茜”,因为妈妈觉得女儿就像那个叫“茜茜”的巴伐利亚公主一样美丽、可爱。
学校
也许是因为她清秀的面庞,也许是因为她比同龄孩子略显成熟的气质,在一大群孩子中,记者一眼便认出了“小石晶”——汪婧靓。她也是这个学校里唯一的中国人学生。
这是一所对外国学生非常友好的学校。在教学楼的入口处,悬挂着一幅世界地图,外国人学生、以及日本归国者的孩子的名字和所来自的国家,被醒目地标注在上面。记者也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以及汪婧靓的名字。
汪婧靓的班级是“4年A组”,她每天的学习生活就是和这个班级的十几个日本孩子一起度过的。
妈妈说,汪婧靓非常喜欢学校,她的“法定”放学时间是下午3点整,但是她每次都要“磨蹭”到5、6点钟才肯回家。
俱乐部
俱乐部里的手工课是汪婧靓最喜欢上的课。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动手做东西。
说这是一堂手工“课”或许并不确切,实际上这是孩子们在一天的“正课”结束之后,自由报名参加的“俱乐部”——有点类似于中国小学校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
今天的内容是陶艺,教室前的讲台上放着一只已经完成的小陶杯,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一块陶泥。
孩子们开始对这块小小的陶泥穷尽其想象力。有人用双掌用力拍打,有人用把教室里的板凳倒过来在其上挤压,也有人用一种类似于擀面杖的东西进行擀制。
而说话细声细语的女老师的工作就是为大家取来几本花花绿绿的画册,上面是各式各样的陶泥作品;然后,就是不断地应孩子们的要求,为他们找来各种工具。
而直接帮助孩子们的创作、或者规定孩子们的创作,显然不是这位老师的工作。
汪婧靓对于手中这块陶泥的创作构思,一直在不断地改变着。起先是一个杯子,随后是画册上那个带小星星的盘子,中间还曾一度变成一个面具,30分钟之后,一个娃娃脸造型的盘子出现在记者面前。
在这间不大的手工教室里,还赫然摆放着酱油、碗碟等各种物件,而操作台下则安装着可以点火的灶台。汪婧靓说,这里以后还会教做饭。据她说,高年级学生的手工课,还包括做被子等等,有些课,孩子们甚至还要“携”家长一起来上。
汪婧靓的妈妈说,日本的小学比中国的小学更注重对孩子素质的综合培养,这是她当初决定让女儿到日本上学的重要原因。
校园
俱乐部结束后,一天的学习生活也就结束了。
10岁的汪婧靓是个好动的孩子,在学校楼道里,她总是跑来跑去,很少肯安安静静地走路。当记者和她的母亲远远地跟在她后面,看着她小小的身影一下子就消失在了楼道的拐角处,可以感觉到,这个刚刚到达这里8个月的中国小女孩,在这所日本学校里已经是如鱼得水。
当记者要求为她和她最要好的朋友拍一张合影的时候,她却犯了难,“最”好的朋友?——她显然有些为难,好朋友那么多,谁是“最”呢?
在思索了一番之后,汪婧靓带着记者去找她最好的朋友。正要拍照的时候,她又一把拉住了一个刚刚路过的小姑娘,原来,这位也是她“最好”的朋友。
三个小女孩于是高高兴兴地在记者的镜头前露出了笑脸。
从2月到现在,汪婧靓来日本不过半年多的时间,但是聪明伶俐的她在日常简单的语言交流上,已经基本上不存在障碍了。汪婧靓来日已经6年的母亲说,自己当年差不多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达到她现在这样的水平。
而有趣的是,汪婧靓有时候已经开始纠正妈妈的日语了。
妈妈
谈起当年拍摄的《激情燃烧的岁月》经历,这个10岁小女孩回答最多的竟然是,“忘记啦!”。
最痛苦的经历是,在剧组的食堂里,吃扁豆中毒。
最艰难的经历是,为剧情需要,8岁的她学骑老式28自行车。
最开心的经历是,和妈妈从剧组里偷偷地跑出去,去了一趟真正的石林。
最害怕的经历是,挨导演骂……
而印象最深的一幕戏,汪婧靓说,是小石晶送哥哥石林去参军的那一场戏。妈妈说,拍那场戏的时候,她跟在哥哥参军的军车后面一边跑,一边哇哇大哭,哭得特别伤心。
记者问,你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啊?汪婧靓不说话了,妈妈在旁边笑,因为想起了每次送妈妈去机场的样子。
从4岁半开始,妈妈就离开她远赴东瀛。6年中,母女俩的相会只有一年中两周左右的探亲时间。在来日本之前,汪婧靓最怕去的地方,就是首都机场。
而今天,这个小女孩显然早已把这些离愁别恨全然忘怀。
在日本的家里,汪婧靓显出一幅开心自在的样子。她说,来日本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也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妈妈在旁边补充说,就是吃不惯日本料理,最喜欢吃的东西是妈妈做的咖哩饭。
在汪婧靓的粉红色的小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毛绒玩具,她最喜欢的一只叫“乖乖”,因为这是在中国的爸爸送给她的,8个月前,就是乖乖陪着她坐飞机来日本的。
当汪婧靓不假思索地说,在日本没有什么不习惯的,也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的时候。或许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所有不习惯的、所有的困难和麻烦,其实已经被妈妈遭遇过了。
妈妈拥有和汪婧靓很相像的端正的面庞,与精致的五官。然而6年的留日生涯,却在妈妈的美丽的面孔上,写下了与年龄不符的沧桑。
日本
一个聪颖的孩子,以一种全然开放的心灵来接受这个社会,于是这个社会也同样地接受了她。
当记者问汪婧靓对日本的印象如何的时候,她很老实地回答,没有出来前想得好,也没有以前在国内的电视里看到的那么先进。
汪婧靓的语言进步很快,虽然她的词汇量一定还不够大,她的语法知识也还不够丰富,但是她的语音,已经天然地很接近她的日本同学了。
妈妈有很多感慨,孩子不像我们大人,不敢说话,所以语言进步的速度很快。
如同《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总是不肯服输的倔强的小石晶,应该说,汪婧靓在日本走出的第一步是成功的。这个小女孩就像一株富有生命力的植物,已经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扎下她稚嫩的根,并且开始茁壮地成长。(章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