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又有一批青年才俊跨入了MBA的行列。他们以与世界同步的方式迎来了自己的新生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1级的MBA新生分三期进行野外挑战训练。这些训练项目培养了MBA学员良好的团队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合作沟通的技巧。清华MBA在开学前做了许多实际的事,成立租房小组帮助同学们寻找合适的房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虚拟社区;各种俱乐部纷纷招募成员。最为成功的是,他们在学研大厦以一次圆满的酒会作为全体MBA的见面会,新的生活就这样摆在MBA们面前了。
同时,推荐信这个地道的舶来品也取得了中国身份,清华大学2001级的MBA是第一批需要推荐信的学生。但是,鉴于中国文化强大的同化能力,舶来品的本土化注定就要赋予它强烈的“中国特色”,那就是,也许会出现假推荐信,或者推荐信中蕴藏着极大的水分。
MBA们的诚信首先受到考验,可以预见这种考验还将推广到其他学生。
■两条中华烟助我
成行加拿大
小星毕业于上海的一所知名学府,毕业后在一家银行谋得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三年准白领的工作之后,继续充电,去看看远处的风景的念头促使她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家人,只身北上,就读于新东方,准备申请海外留学。
在新东方的课堂上,老师除了传授对付TOEFL和GRE的方法,还特别强调申请材料的准备甚至比TOEFL和GRE的高分更重要,其中推荐信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学校需要两到三封推荐信,要求通过推荐人的文字证明你的学术研究能力或其他胜任所申请的学位的能力,当然外国人的理解肯定是要由推荐人亲自撰写,以推荐人对你的了解如实地表达对你的推荐程度。
但是在中国历经数年演变至今,大多数同学的推荐信一般由自己炮制或请专门的代理公司撰写,最多先跟推荐人打个招呼征得同意,然后再请推荐人签个名就完了。
小星的做法也不例外。她的三个推荐人一个是在上海银行的原上司、两位是上学时的教授。
银行的上司在工作时就私交不错,对小星继续求学的想法也满支持的,听说要帮忙写推荐信,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还特地从上海给她寄来了信封和信笺,至于撰写和签名就授权小星自己搞定了。
学校里的两位教授,一位曾经辅导过小星的毕业论文,对小星的学术能力还有所了解,因此也没费什么力就拿到了这位教授在小星拟好的推荐信上的签名。
最后一位教授当时并不给小星上课,不过现在已经是系主任了,应该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因此小星先是多方打探得到了教授家的电话号码,事先电话沟通了一下,又从师姐处了解到该教授的嗜好,最后左手提着两条中华烟,右手拿着推荐信忐忑不安地叩响了系主任的家门,最后自然顺利的获得了签名。
如今小星已经在加拿大的一所学校里读硕士学位了,谈到当时处心积虑的准备推荐信,现在在她看来只是一片过眼云烟了:“其实这种推荐信制度本身就不适合中国,所以也谈不上作假。既然人家要求了你也不能因为认为违背原则而不去做,那不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机会吗。但是如果申请博士学位我肯定会请我现在的导师写推荐信,因为在加拿大大家对推荐信非常重视,所提及的内容会被一项项的核实,一旦发现作假,个人的信用就没有了。”
■没作假的替作假的背黑锅
小枚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她是国内一所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在系里排名第一,在准备材料时可是老老实实的请导师给写的推荐信。在联系过程中和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教授联络得很好,该教授也明确表示很想要她,但是评审委员会的人不相信中国学生的托福和GRE成绩和成绩单以及推荐信,尤其不相信小枚出色的托福和GRE成绩,成绩单和推荐信等。
据那位教授向她透露,系里在考虑奖学金分配时,所有中国申请者都没有被考虑。这位教授给她来信说:“这对于你来说是不幸的也是不公平的,但是加州大学的确收到了很多来自中国申请者的假推荐信、成绩单及考试成绩。因此我有责任去向评审委员会的成员证明你的优秀程度和你提供的材料是一致的。”
这位教授提出的建议是:第一把小枚和教授之间的私人通信提供给评审委员会以证明她的申请材料不是由中介代为撰写的。第二,进行一下电话谈话以证明小枚的口语水平。第三是提供一两名小枚认识的国外的学术工作者,以证明小枚或者她的推荐人的可信程度。
小枚说她实在不想去一个这样怀疑中国人的学校了,但为了中国人的面子,还是决定和老师继续联系,她要证明给他们看中国人的诚实。但是在这样一个还没去就被人认为是“小偷”的学校,中国学生的前途着实令人担忧。
造成这种情况除了老外的偏见以外,一些中国学生的造假行为的确给中国学生的名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国产版推荐信等待考验
如今,推荐信已经走入中国,一些大学MBA招生中就要求提供推荐信了。
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2001年入学的MBA并没有要求推荐信,但一些考生为了让评审委员会更好地了解自己,面试时提供了推荐信。
北大在招收2002年的MBA时,改变了申请方式,考生可以全年申请,要在申请材料中提供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和报考的意向说明,还有按学校规定格式填写的推荐信两封。
这两封推荐信在决定考生是否被录取的过程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考生的笔试成绩被折合成100分,在评分的权重中占50%的分量,其余的50%留给面试和背景评分。
大体的处理过程是这样的:招生委员会在接到考生的申请材料后首先会对基本形式是否满足条件予以审核,比如该盖的章盖了没有。如果材料齐全就会对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审核,对于考生所提供的材料都要进行审核,存在疑问的就会打电话,并且根据考生的工商管理工作经验、学习经历、推荐信的可信程度等把考生分成几个层次。等考生的考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出来后,评审委员会会对考生的综合情况进行讨论,最终决定考生的录取与否。
据光华管理学院的老师介绍,这个新的申请规则出台后,很多人打电话询问推荐信到底怎样准备,有一批准备报考的人听说推荐信的审核这么严都打了退堂鼓。通过此举确实达到了筛选理想考生的目的。
针对是否有学生会造假的问题,这位老师的回答是:“其实即便是造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你请个与你不太相识的名家把你夸得天花乱缀,与你实际水平很不相符,对于推荐人的名誉是一种伤害,他轻易也不会这样做。而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来推荐你显然又起不到推荐的作用,因此推荐信的准备的确是一件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事。”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陈章武教授就曾拒绝了一位知名媒体的记者邀请他撰写推荐信的请求,他说:“你在媒体方面的表现是很出色,这我也知道,可是你在工商管理方面有什么才能我就不清楚了,我不能给你写这样的推荐信。”
■文/汪燕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