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在由世纪政坛网站、加拿大新起点联盟、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联合举办的“新移民奋斗励志论坛”上,约150位冒雨赶来的新移民,聆听了四位同样是新移民的主讲人,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在短短3、4年之内克服困难、走向成功道路的经历。 据此次论坛的主办者介绍,目前新移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难以适应加拿大的就业环境,从而怨天尤人,甚至对前途失去信心;有的人局限于狭窄的生活圈子里,明明是一块璞玉,由于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失去应有的光芒;有的人满足于低级的工作,小盎则安,被平淡的生活磨去了斗志。因此,通过此次论坛,希望广大新移民能和上述几位领先一步的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他们身上吸取成功的经验,分享人生奋斗的乐趣。从而激发自己的斗志和信心。 一:Kathryn:由前大陆空姐成为现旅游社总经理 难以想象的是站在讲台前这位20多岁的靓女竟然是一个拥有两家分店的天马旅行社的老板,Kathryn以前是广州南航的空姐,99年来多伦多塞尼卡学院留学,经历了和众多小留学生一样的痛苦的适应过程。她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挣生活费,当过餐馆服务员、茶坊里的清洁工、鞋店里的售货员……。毕业后,她终于在天马旅行社找到了一份兼职的机会,当时她不会广东话,英语也不是很好,很难和客户沟通。经历了无数的冷眼和嘲笑,Kathryn终于坚持了下来,秉着忠实待人的态度,3年后终于积累了许多移民和留学生客户。并在前辈的帮助下,经营起自己的旅行社,并成为两家分社的总经理。 二:David:争取30岁时把学校上市的多伦多“俞敏洪” 4年前的今天David来到了加拿大,开始了传奇般的经历。99年7月在多伦多大学读法律研究生,12月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开始做ESL家教。随着大批新移民的涌入,他抓住了新移民申请研究生的热潮,2000年开创了“东方教育学院”。发展至今,David已成为拥有3家学院、培训了数万名学员的教育集团的董事长。回首往事,David认为自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小时由于家里环境差,他一直是在陋室的天花板上吊着的小绑楼上学习的,直至95年以黑龙江省文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北京大学。 David的梦想,是到2006年30岁的时候,争取把自己的学校在加拿大上市,在多伦多再塑“东方神话”,成为“俞敏洪”式的人物。David认为如何打造一枝精英团队、如何从家庭作坊式经营转变到制度化规范化经营,是摆在加拿大华人企业家面前的一大挑战,他决心在今后几年里开拓出一条新移民创业之路。 三:Jimmy:坐在曾经的办公室里,回顾从员工到总经理的经历 用Jimmy的话说,站在这里真有点回到家的感觉,因为这个会场的前身就是他所在的《环球华报》的办公室。Jimmy就是在这里从报社的普通员工成长成为分社总经理的,经历了从被别人面试到面试别人的过程,他也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与在座的正在求职之中的新移民分享。作为一个夹在老板和员工之间的职业经理人,而且从事的是媒体这一高度竞争的行业,他坦承工作的压力非常之大。好在Jimmy习惯于从事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他毕业后就到了日本工作,后来被东工物产株式会社派驻广州任副总经理,于是他辗转国内多个城市从事商贸、传媒行业。 99年Jimmy移民加拿大,开始时他满怀信心,以为凭着自己熟练的四种语言能力,能够轻松地找到份工作,但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放下要求,从头做起。后来他办过《北美华报》,担任副总经理,负责发行、广告业务。接着又从事过一段时间的保险行业,最终他进入了《环球华报》多伦多分社。2002年7月,他接掌了分社总经理的职位,他决心和全体同仁一起,带领报社走向多元化、集团化之路。紧张的工作之余,Jimmy也不忘带着他的日本太太和几个月的儿子开车兜兜风、到湖边散散步。 四:Boris:从大陆的处长到多伦多的项目经理 Boris是这几个新移民中人生经验最丰富者,在国内时是国内第二大港口的环保部经理,2000年移民过来时,由于语言不通,在国内的工作经验在加拿大又用不上,所以只能象大多数人一样从事初级的工作。后来他在某建筑工程公司做part-time的工作,2001年进入一家环保顾问企业。他虚心的向同事们请教,逐步积累加拿大的环保经验和知识,经过几年的奋斗,他终于成为公司里的技术骨干。现在他是该企业的质量专员和项目经理,管理着几个中低层技术人员,负责质量评估和污染控制项目,并同时负责和政府、其它企业的项目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