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出国留学作为其中重要部分,也跟随历史大潮经历了几个不同发展阶段。
从公派到自费,从盲目到理性,从精英人群到大众逐步变化。
30年留学人数增长168倍
“以前的留学,更多的是公派留学精英留学;今天则变成了平民留学大众留学,人们有选择地自主留学。
有关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7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2万人,出国留学规模由1978年的860人发展到2007年年底的14.45万人,30年增长168倍。留学地也从美国、英国等发展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78年在邓小平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数量的指示后,教育部不到20天就拿出了《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数量的报告》,并在当年派出了改革开放后的首批赴美访问学者。此次出访打破以往只派遣语言方面专家的模式,增加了很多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在此后的10年间,以公派生为主流的留学生被派向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美、英、日、德、法,还有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每年派出的数量为3000人。于是,在后来的年代里我们看到了一批批以“精英”为标记的“海归”们。
精英“海归”成社会杰出代表
中国前驻美国纽约领事馆教育领事刘在祥认为,“海归”群体是教科文卫领域的创新主力,他们搭建了许许多多的科研平台,促进了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搜狐CEO张朝阳,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同一年获取李政道主持的CUSPEA奖学金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1993年,他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搜狐公司正式成立,回国创业的张朝阳成了一位公众人物。
时下这个特殊人群中的杰出代表,被认为是影响国家未来的健康力量,广受期待和重视。他们当中除了商界大腕,还有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邓亚萍、杨澜、袁岳、王利芬,以及学界的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清华公管学院常务副院长薛澜、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傅军等。
自费留学从少人问津到轰轰烈烈
1985年,国家取消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中国向外派留学生的大门才算完全打开。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个人通过托福考试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出国留学方式开始在一些学习精英中涌现。
但当时留学只存在于极少数人当中,一方面由于国内外信息交流还比较少,人们对于海外院校的情况了解不多,另一方面即便有留学打算,经济条件又不允许。
市民董大娘的女儿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赴美。董大娘回忆说当时美国签证还没有完全放开,女儿办理全部手续花费了近10万元,很多人都不理解。
近30年的第一次留学高峰从1998年开始,那时国人向往出国,有的人是看好国外优质的教育环境,有的人则是为了到国外“淘金”。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到“非典”前夕,每年自费出国人数都不少于10万。
这不仅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更是由于人们对教育投资越来越重视。
2008年留学生总数将突破20万
经过近5年的出国热,一些留学失败案例出现。人们开始留学热背后的冷思考,留学回归了理性,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留学专家黄金彪表示,早期的失败案例也催生了一个专门为留学生提供服务的机构,就是今天的中介机构,目前沈阳很多中介机构都具有10年以上历史。
自2006年起,各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逐步放宽,出国留学进入一个全新时代。留学专家赵丽华表示,目前各国都把中国学生作为一个重要招生目标,广泛招揽中国留学生,以增加当地院校收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08年是留学的关键年,这一年里留学政策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奥运为契机,中国的经济、文化产业都增添了更多全球化的视角。
亨泰莱留学总经理吴群告诉记者:“不完全统计,200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比2007年增长30%左右,将突破20万人大关。”
以就业为导向将成留学新趋势
当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逐渐影响到实体经济的运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危机时,选择了留学。利用经济不景气时期到海外“镀金”,等待经济好转再回国就业。
赵丽华说:“不仅大学生将目光瞄准了海外院校,很多白领阶层也盘算重返学校充电,以给自己增加日后求职跳槽的砝码。”
记者从沈阳多家留学中介机构了解到,目前他们已经推出了一些以就业为主导的留学规划,不仅帮助留学生出国,还为他们做好就业计划。留学专家李业森表示,一家成熟的中介机构,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咨询,还要提供涉及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出国前的培训、留学服务、境外服务等全方位服务。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2009年留学又将是个大牛市,同时也提醒准留学生要慎重对待出国选择,包括选哪个国家,挑什么学校,以及专业方向的考虑,要结合自己的优势特点,结合社会发展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