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英国感受“非洲英语”
| 2002-05-28 13:41:45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
留学海外最大的障碍莫过于语言了。都说取得英国文凭难度极高,硕士需要在一年读完,更是难上加难。凭着在国内第一个学位是英语语言,TOEFL考试成绩高出学校要求一大截,以及工作后大部分用的是英文,也就大着胆子到这边来了。
遇到同学,寒暄几句,颇觉发音标准。英国人听见你发音倒还清楚(也许比他们想象的好),总是夸奖你英文很好。于是自我感觉良好,也不担心这书念着困难。
开学以后,第一天的课就有自己的主科,于是抖擞精神去听第一课。老师白发苍苍,一口流利的伦敦英语,一边集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一边掺杂自己人生的体会,顿感收益颇丰,不枉万里迢迢到英国求学,于是信心倍增,憧憬自己学业有成,异国他乡金榜题名,好好给自己和同胞争口气。
好景不长,老师们的课越来越多地要求学生参与。可怜教育系的同窗大部分来自非洲国家,其余分别来自欧洲大陆和亚洲,英国本土学生寥寥无几。
和我一起修教育管理课程的同学百分之八十来自非洲。他们都会说一口极流利的本土英文,语速极快。听在我们耳朵里,就是不知所云。偏偏系里的老师们和非洲国家联系密切,每年学术和其它交流频繁不断,有的甚至还在某些非洲国家呆过一年半载,听这种非洲英文没有半点困难。
他们师生交流畅快,可苦了我们这些来自亚洲的同学。无论怎么努力,就是听不懂。在国内上课,只要听懂老师讲什么,笔记记下来,好好背一背,也就可以对付了。可是,英国教学讲究学生参与,同学的见解往往就是老师启发的结果,老师也不再重复,听不懂就只好听不懂。
我平生第一次体会上课坐飞机云里雾里的感觉,回头想想自己数十万的学费投资给自己的教育却听不懂课,真是想哭都哭不出来。
可是,着急也没有用,语言的事情急不来。于是自己先从讲义入手,先复习听过的课,再多看参考书。有事没事和非洲的同学多说话,熟悉他们的语言,一学期下来,还算对付过去了,但仍然觉得如果完全没有语言障碍,也许收获会更大。
和导师谈起语言的问题,他却说其实他也有类似的困难,不过因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所以并无大碍,可见关键还是要了解“背景知识”。
假期当中在酒吧打工,第一个晚上可怜之极。本来就不懂酒,以为记熟了标在外面的酒名就可以了,却发觉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客人们用他们的习惯语告诉你需要的酒,不同的啤酒根据口味的不同另有不同的叫法,搞得我手忙脚乱,所幸同事们都很帮忙,客人也都还友善,也就对付过去了。
联想学期初的惨状,总在想可能自己的英文得重新来过,方可以应付各种场合。
在国内学英文,多半倾向于纯书面的英文,要想真正与各色人等自由交流可还是需要时间和训练的。语言永远都是一门活的艺术和技能,必须要融入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才会变成活的语言。如果留学生真正想在国内为学业准备充分一些,不妨多练练当地的俚语并且习惯各种口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