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此间闭幕的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第四次全美代表大会将协会的新任务指向“主打美国主流社会”。该协会几年前就启动了“主流工程”课题,探讨进入主流社会的方式和途径。
大多数中文学校都是在周末上课,这是美国人难以理解的,连美国教育部双语司的华裔副司长张曼君也表示不理解。由此看来,让美国人了解华裔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中华文化不仅有利于华人社会也有利于当地社区,提升中文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是中文打入主流社会的基础。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名誉会长郑良根曾在有关主流工程的报告中谈到一个现实,虽然中文教育在美国遍地开花,但未能得到美国主流教育界应有的重视和认可,影响力仍十分有限。他认为,目前中文教育迈向主流社会还急需争取中文学校的教育成果能得到主流教育系统的认可,计入高中和大学的学分,这将有助于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中文的动力。
目前美国主流教育界唯一的正式中文考试是SAT2中文考试,开设于一九九四年,作为高中毕业生申请大学时可以提交的外语成绩之一。而对于学生更有吸引力的当推AP考试,这种考试是对美国大学下放到高中供学生提前进修的某些课程的考试,合格者在进入大学后可直接获得相应的学分;目前法语、西班牙语等都已经开设了AP考试,华教工作者认为没有AP中文考试是对中文不公正的待遇。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已向美国的中文学校发出呼吁,希望大家签名呼吁美国相关部门尽快评估和开设AP中文考试,几乎百分之百的中文学校响应,一些台湾同胞办的中文学校也积极表示支持。
郑良根认为,对中文打入美国主流社会很有意义的一个行动是,华裔家长主动到自己孩子所在的中小学去介绍中国语言文化,提高美国学校和美国孩子对中文的了解。特别要对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孩子的中文需求给予关注,这部分孩子与美国社会有着最自然的联系,其家庭往往支持孩子学习中文,有的还到中文学校当“陪读”,甚至志愿者,这些家庭的非华裔身份非常有利于中文学校开拓对外交往,向美国社会推广中华文化。
“今天的双语儿童,明天的领导人才。”这是芝加哥希林-COD中文学校在当地叫响的口号,一语道破学中文的价值,也一下子打动了主流社会,为学校争取到政界、商界的大力支持,还推动了美国教育界对中文课程的关注。近几年,芝加哥地区有十多所中小学校开设了中文课程,注册学习中文的中小学生超过三千人。与美国当地学校合作办学将是中文学校与主流社会联系起来的又一个重要方式。
波士顿剑桥中文学校的校长陶凯以办学十年的经验说,在美国办中文学校必须走出华人的圈子,中华文化不应该是孤立的,应该在社区中发挥作用。剑桥中文学校的艺术团始终活跃在社区,老人院、街坊节他们都去演出过,最少的时候观众只有八个人,但他们的参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现在剑桥市的学生校车每天放学后将学习中文的学生从三十多所不同的学校接到中文学校,再学习几个小时的中文课程,这个便利的条件多少体现了当地主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中文进入主流社会不仅对中文学校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也将使旅美华人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