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青春
美丽人生
出国首页  留学专区 - 移民专区 - 专家视角 - 急诊室 - 在线评估 - 留学论坛 - 精彩专题 - 留学美国 - 留学英国 - 校园 - 约会
受假结婚影响 赴美结婚申请绿卡耗时久
经济低迷:美国大幅削减H1B签证
大马州议员吁华裔子弟多学华语
创业论坛旧海归解答新海归疑虑
新加坡高级公务员要留学中国
山西2004年公派留学申报展开
2003留学市场走向理性出国
2003年留学新闻大盘点
塞班受骗中国留学生得临时工作签证
专家解读:留学预警为何频发
 
自费留学所需要的手续
自费出国读硕士的开销
32岁因婚变急欲出国
职大毕业想去英国读书
网上广告是否真的可信
想去荷兰留学怎么做?
34岁女士想今年去英国
        更多
2002中国国际教育展回顾! 2002中国国际教育展参展国家选介
Sohu >> 出国频道 >> 精品文章
五年前的英伦悼念
2002-11-04 11:14:27 来源:[ 出国在线 ]


  编者提示:

  读这篇文章,心理感觉有些憋闷。多么希望能看到结果呀!可是,作者还是用他那委婉而富有深情的笔触告诉我们:“尚无下文。”何时才有下文呢?作者没有回答。只是巧妙地用一则消息作了回答。这答案显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但是,那法锤落下的判决“29.5哩/小时”宛如一道墙,却怎么也撼不动。我们只有细心地提醒在外的学子:异国他乡,千万照顾好自己。

  1997年11月23日。英国南部的一个城市。那是一个冰冷的日子,小雨从早晨起,一直下个不停。正午时分,在一幢肃穆的殡仪馆里,一个简朴而特殊的告别仪式正在进行。在坐得满满的一间小礼堂里,人们在向一位因车祸身亡的中国高级访问学者做最后的告别。死者的丈夫和女儿从国内赶来了,他们僵坐在那里,欲哭无泪;当地中国留学人员放下手中的工作,从课堂上、实验室里赶来了,他们惊愕的表情中,仿佛都在说“怎么会是这样”;当地华人华侨的代表闻讯赶来了,他们握着死者家属的手久久不放,喃喃地问着,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死者的英国朋友们、大学的有关人员也赶来了,人数之多,出乎我们的预料,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惋惜和遗憾。我和我的同事是前一天晚上冒着少见的倾盆大雨,从伦敦赶来,向死者告别。我的同事在低回的哀乐中,动情地说,我代表使馆,也是代表祖国、代表家乡的人,来主持这样一个告别仪式,来悼念客死在异国他乡的孤魂。怎么也想不到,怎么也想不到……

  就在10天之前,这位高级访问学者在去实验室的途中,横穿马路时,被一辆飞驰而来的摩托车撞倒,当场身亡。她是一位副研究员,是我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领域中的高级研究人员。这次作为中科院高级访问学者赴英工作3个月。她于10月下旬来到英国,立即投入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她每天早出晚归,勤奋工作,得到了英国同行们的赞佩。她时时刻刻怀念祖国和亲人。在她的遗物中,有尚未完稿的论文、有写好的准备回国后继续进行研究的计划、有准备带回国去的大量学术资料。

  据她的丈夫介绍,她出身书香门第,她的家族中,不乏在国外定居者;她自己也曾多次出国学习或工作。“不是为了工作,这次她不一定到英国来!”她唯一的女儿,就要大学毕业了,正在等待她回去商量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我们了解到,在英国工作的日子里,她没有到任何其他地方去游玩过,每天就是宿舍——实验室、实验室——宿舍。我想,她是数着日子度过在英国的每一天的,她多么想早一点回国,回到她自己在国内的实验室、回到自己的家,回到亲人们身边啊。

  死者的丈夫是位十分坚强的人。遭遇着痛失亲人的苦难,他没有因悲痛而不能自拔。从在机场我第一次与他见面,到又是在机场我为捧着骨灰的他送行,他没有提过一句有关个人物质方面的要求,但讷于言词的他,反反复复强调着的只是一句话:一定要彻底查清事故原因,追究肇事者责任,讨回公道,以慰亡灵。

  事故发生在异国,我们必须按当地的法律行事。事发以后,英国警方立即进行了完整的现场调查取证工作,对肇事者进行了及时的讯问笔录,进行了尸体解剖,并在事发现场树立了警察局的标牌,要求了解事件情况的任何人提供任何有关线索。

  在华侨和留学生的帮助下,死者家属找到了当地最好的律师。这位律师爽快地接受办理这个案子,迅速调阅了有关案卷,与死者家属和其委托办理此事的留学生几次交换意见,表示一定据理力争,取得最好的结果。

  在我使馆的直接关照下,在留学人员、华人华侨的悉心帮助下,在死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下,善后事宜很快结束了。大家都在等待着开庭审判的一天。

  根据英国法律,处理这类交通事故,首先是刑事诉讼。如果判定肇事者有罪,即依法处罚;如果判定无罪,即按民事纠纷,进行物质补偿。而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案子,关键是看肇事者是否超速。经查,出事的地点是在城里,那个路段限速30哩/小时。这就是说,如果肇事者在撞倒我高访学者时的车速超过30哩/小时,那么他就是有罪;如果没有超过,就是无罪。

  时隔半年,1998年3月的一天,当地法庭开庭审理这个案件。出席旁听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很多,使馆也派人出席旁听。结果是什么呢?法庭判定事发时肇事者的车速是29.5哩/小时!没有超速!像证明物理的一道力学题目一样,被告拿出了“科学”的推导方法和“科学”的结论——与30哩/小时相差0.5哩/小时的29.5哩/小时。律师进行了一些争辩,不乏人才的旁听席上也有人用各种推导方法,推算出大大超过29.5哩/小时的结果。为了伸张正义,主持公道,我使馆向英方有关部门发出照会,讲明死者的重要身份,要求英方重视此案的处理。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

  于是,旷日持久的索赔开始了。早就听说在英国办事慢,你急他不急,经济纠纷更慢,更不用说是索赔。从1998年上半年到2001年初,这件事还在过程之中,连一点动静也没有。

  人命关天,更何况是一位中国高级学者的宝贵生命,竟然就在“29.5哩/小时”的裁定中了结了,就在那漫长的索赔之路上蹒跚,真是让人无语话凄凉。

  行文至此,上述案件,尚无下文。我又看到了这样的消息,英国法院判处一年前震惊世界的多佛尔偷渡案中,对58名偷渡客的死亡负有直接责任的荷兰冷藏车司机14年监禁。北京青年报在发表这条消息时评论说:“人们在此案结案之际,不能不为罪犯获如此轻判感到困惑,58名偷渡客能因此而安眠于九泉之下吗?”又是对英国法庭的一次困惑,又是一次重罪轻判的实例。我想,这绝不仅仅是个别的案例,这使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英国式的以法治国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真面目。

  我又一次想起了在倾盆大雨之中,我们赶赴那个南部小城时的情景。车窗外漆黑一团,只有车灯照及的很短一段距离里可以看到根根雨柱,车在艰难地前行……(包同曾)

去相关论坛 订制搜狐短信新闻
发手机短信,推荐此新闻给我的朋友
 相关内容
  • 专科生赴荷兰升本、硕
  • 小留学生比阔 全是孩子错吗
  • 中学生海外留学三大认识误区
  • 留学,在煎熬中长见识
  • 各种各样的外国“高考”
  • 一技之长终身用 留学需慎选专业
  • 给广大读硕士生的建议
  •  我要发言

    留言:(共1条)
    • 30 mile/h is about 50 Km/h(13字)[2003-01-31 (Kevin)]
    [参与评论……]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