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我作为高访学者,带着几分憧憬与好奇,踏上了慕尼黑的土地。如今时间已过一个轮回,但在慕尼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却久久难忘,由此,我用文字记录下了那一段美丽的时光。
■美丽的田园现代城
清晨,友好的俄罗斯朋友把我带到慕尼黑工业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走到小路尽头的校园,回头望去,我感觉到自己仿佛来到了农村。那是一幅典型的德国田园风光一条弯弯的小路,一片深绿色的草地那边是高低错落的欧式小楼,远处高高尖顶的教堂钟楼不时传来深沉的钟声。小路的右面,远处高速公路交叉纵横,来来往往的汽车在公路上奔驰,显示出一个发达国家的快节奏。出租车内都已使用汽车定位系统,司机可以在不知路标的前提下,由图像和声音提示转弯等,真正实现“残疾人”开车。小路的左边是大面积的农田和防风林带,一直延伸到远处的Isar河边。校园的周围,到处是一片迷人的秋色,绿色的草,红色的丛柳,高高的松柏,与校园的高楼交相辉映,让人感到是那样的庄严和厚重。Isar河水很清,它来自于阿尔卑斯山。尽管流过了慕尼黑市,却没有受到城市的污染,白天鹅、野鸭子、松鼠等动物不时进入眼帘。据说,夏天,这里是德国人周末休息的好去处,到那时你千万不要奇怪,日光下的裸浴是慕尼黑旅游的一大景观。
■名校一瞥
慕尼黑工业大学是一个古老而又著名的大学,它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科学发展都曾做出过巨大贡献,慕尼黑工业大学高质量的教学和突出的科学研究成果,倍受世界瞩目,曾在德国的大学中排名第三。目前学校现有学生19000名,教授440名,全校共有13个院系,多个国际性研究中心。始建于1957年的德国第一个20兆瓦特的中子反应堆坐落在TUM郊外的Garching校园。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农业和食品技术学院位于慕尼黑市北部Weihenstephan区,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厂(1044年建)就座落在这里,它每年能生产180000公升的巴伐利亚啤酒。凡是到这里旅游的各国游客都要品尝一下巴伐利亚啤酒甘甜纯美的风味,领略巴伐利亚的独特风情。
慕尼黑工业大学化学系拥有世界上一流的科研和教学人才,它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荣誉,自建校以来,共有四位科学家获得Nobel化学奖,包括发现二茂铁的Fischer教授的头像立在了化学大楼的正厅里,同时,还保存着1840年用过的分析天平和化学器皿,这些都静静地告诉人们这里科研历史的久远和科学底蕴的深厚。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使人时时处处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科研气氛,让人有一种只争朝夕的力量。
N.Roesch教授是一位在德国理论化学界的知名学者,他发表了300多篇SCI论文,让我惊叹不已。然而,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像Roesch教授这样的人才还很多。我深深地感到欧洲的科学技术如此发达,正是由于有众多像Roesch教授这样的科学家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奋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有幸听到刚获得Nobel化学奖的Kohn教授的关于DFT的学术报告,令人称奇的莫过于只有30余人在座,这与国内杨振宁作报告挤满千人礼堂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为什么?后来明白因为来这里的NobeL奖获得者或被提名者太多了!此后,美国R.Hoffmann教授到慕尼黑参加纪念拉瓦锡的小型活动,已经不再惊奇。慕尼黑是国际城市,国际合作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奇峰远眺
离开慕尼黑前的最后一天,我起了个大早,月亮在西南未落,太阳在东南已泛红。蓝天,白云,天气难得地晴朗,我有幸在城市中心看到连慕尼黑人都很难看到的阿尔卑斯山!就在地平线上,慕尼黑市中心(OldTown)的前方,白色的阿尔卑斯山脉绵绵不断,美丽而壮观。欧洲的著名建筑新天鹅堡就在阿尔卑斯山下。在不同的季节里,该建筑具有不同的风韵,美丽的风景和浪漫的爱情故事,加上迪斯尼乐园的动画描绘,更加使其成为著名的欧洲建筑文化遗产。这又让我想起在柏林见到的早先柏林墙上的一幅画,来自东德民间,画的是墙上有裂缝,透过裂缝可以看到美丽的阿尔卑斯山和漫山开满的鲜花;而西德这边有一个女孩的塑像,竖立在格蓝兰登堡门外,叫做“远方的呼唤”,表达她对在东德的情人的思念。历史曾让他们分开,而今德国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使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实现统一,繁荣中走入欧元时代。
望着美丽的阿尔卑斯山峰,我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来为看秦山雪,东去缘寻洛阳春”的不朽诗句,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文明的象征,欧洲发达的科学技术,慕尼黑工业大学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正是我前来这个城市学习的东西,我将把TUM化学研究经验带回母校,给东师校园再添一缕学术的春风。
■小路情思
几个月的学习生活转眼结束,我每天走过的小路也发生着变化,绿色的草地开始变黄,周围的树木也变成了暗绿色,渐渐地,欧洲的冬天来临了,大雪伴随着寒流飘飘而至,绿草、白雪、红果形成了校园的又一特别景色。望着我几个月来走过的这条弯弯的小路,我浮想联翩,这条小路究竟像什么?我感到它好像一把老式的钥匙,插向慕尼黑工业大学,开启知识的大门,寻求科学的真谛,创造科学的辉煌;它更像一个巨大的问号,似乎在问我,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我仿佛看见N.Roesch教授正在向我招手,想起他问我的几个月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回答:“Howtothink”即如何思考问题。他会心地笑了。学会思考,学到先进文化,让自己站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为自己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服务,这就是我到慕尼黑学习的最大收获。
中德的学术交流必将延续下去,就像那条长长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