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留学快一年了,功课之余,常问自己,也会和同学探讨: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是什么让她一跃成为世界头号的超级大国,又是什么令她在瞬息万变的世界舞台上屹立不倒?在国外生活的这段时间里,我感受到了一个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教育体制。
|
美国大学的学分制
美国的大学是学分制,毕业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学习进度,完成了固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就可以毕业。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大学,都可以分为两种学制:quarter(学季)和semester(学期)。前者是把一年分为4个quarter,每quarter3个月。原则上是上3个quarter修一个qurter的假;而后者则像我们国内的寒暑假制的大学学制,大概4个月一个semester。
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学生的多元化造就了这种先进的学制。需要知识了,就去学校充电,年龄不是问题。我曾经就遇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借我的数学书看,我开始以为它是某个德高望重的教授,结果他是在我们那里学音乐的,而他自己做的工作和这没有什么联系,学音乐只是他儿时的爱好,现在他闲下来了,想再学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美国大学的网络应用
在这里,信息发布、交作业、出成绩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在网上进行的,在这里网络真正地融入了美国人的生活,成为了为人服务的工具。所有的课程信息,都可以在网站上看到。
一个平台,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还不明白的,可根据不同课程的信息找到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发信咨询教授和同学(只能看到自己在上的课)。而学校设置邮箱的时候也很巧妙:每发出一封信,自己也会收到同样的一封。这就是大大减少了发垃圾邮件的人。小到教授临时取消课程的通知,大到学校警察局的安全通知(virginia tech枪击案后的安全提醒)都在这个小小的平台上完成。
又爱又恨的选课评分
说到选课,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也是令人又爱又恨。
基础课在所有的毕业学分中占了近1/3。起初我对基础课不是很喜欢,像人文这种课,要读一本砖头厚剧本然后再演出来,简直是要了一些男生的命。不过这样设置课程的好处并不只是学生每一方面都涉猎,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对专业作出合适的选择。这也很符合美国人先尝试再作决定的习惯。
老师的评分大多以百分制为参照。比较科学的方法叫carve,是以班里第一名的分数为100分(即满分),然后将学生的分数与之相除,所得的就是最终成绩,再根据相应的标准转化为ABCD等。一般来说,期末成绩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来自出勤率和平时的小测验。 (讲述人:范曾 记者 金萍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