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打算出国留学的孩子,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自信。我发现许多中国学生从初一到大学学了那么多年英语,但是实际上却根本不敢开口讲英语。一些接触过中国留学生的英国专家指出,中国留学生的语音、语调可以说是“perfect”(完美),但是表达能力很糟糕。事实上,中国的高中毕业生所
具备的词汇量就足以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了。有这样两个数据,相信可以令同学们增强信心:英国的BBC曾经公布过这样一个数字,说一个英国农民一辈子常用词汇不到1000个,但是他日常生活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和一个感情丰富的伟大诗人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另外在美国有一个特别英语节目,这个节目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仅用1500基本词汇来表达国际舞台上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而且非常准确。我们普通的中国学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词汇量就已经达到了1800个左右了,所以说只要对自己充满自信,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根本不成问题。
其次是要跨越“思维差异”和“文化概念”。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由浅入深,到最后再说重点。有一位美国汉学家把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称为“画龙点睛”,而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比较直接的。另外英语学习还要加上一个元素——文化。有一些同学在课堂上表现很优秀,但是到了真和老外沟通的时候却不知所措,这是由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给同学们讲了两个半小时的课,就会有同学说:“胡老师,您辛苦了!”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会认为这个学生很懂事,很体贴人。而作为老师也会感到很欣慰。但是,如果讲课的是一位美国教授,下课后有学生对他说:“老师,您辛苦了!”他会认为这是对他智商的一种侮辱。他会想:“难道我一个堂堂的教授连两个半小时的课都讲不了吗?”他会觉得你是在怀疑他的能力。这种文化上的错误比语言上的错误还要厉害,语言上的错误只要不影响表达,是可以忍受的,但是文化是一种“载体”,是一种“情感”,文化上的错误会给对方造成伤害,对说话者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如果要想出国留学,学习一门语言就意味着学习一种文化,你学这门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是为了能使用它,而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所以学语言不能只学语言规则,还要学交际的规则,说话的规则,也就是“speaking rules”。
(责任编辑:许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