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大价钱学成归国,却发现读来的文凭不被国内承认,你说郁闷不?
昨天,记者从服务中心了解到,在沈阳,每年约有四五百人申请留学学历认证,每年都会发现少数学历有诈。
花大价钱成假“海归”
选择出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可花了大价钱得到的却不一定是“真文凭”。
|
陈寒(化名)去年从马来西亚一所大学留学归来,每年花掉近10万元的费用,本打算回国后施展拳脚努力赚回来,可在做学历认证时却未通过。原因是他在马来西亚读的是英国学校的文凭。
小心本科文凭算大专
辽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的邓老师说,通常本国知名高校比较少时,就会有第三国在本国设分校,读完后会拿到第三国的学历。但是,这样的学校增多后,管理比较混乱,教育水平相对不高,因此在第二国读第三国学历的“海归”,回国后大多数都是无法通过认证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国内不承认的学历,例如某些国外学校的本科文凭其实只相当于国内的大专水平。也有少数的因未修完学位而出现的假文凭证书,这些文凭都是不予认证的。
四五百人申请认证
辽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的黄主任介绍,中心是国家海外教育学历认证在沈阳的代理,中心本身无权认证,只是统一将沈阳申请认证的“海归”材料转给国家,由其认证学历,是否通过都一并送回中心,再由中心转交到申请人手上。
认证并不是强制的,大多是“海归”求职时企业需要这份证明。黄主任介绍,每年大约有400到500人去认证,每人费用在700元左右,需要提供学历证书、回国证明、成绩单等相关证明,但每年也都有少数无法通过认证被退回。
特别提醒
上网查学校是否被承认
业内人士提醒正准备办理出国手续的学生,为了避免求学回国后学历不被承认,除了要选择正规的留学中介外,还要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网站查阅自己选择的学校是否在被承认之列。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短期进修课程与正规文凭的区别,以防受骗。
即将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的小李最近在深圳签下了一家比较满意的IT企业。然而在高兴之余,一算细账,他又吓了一跳:从开始找工作到最后签约的3个月时间里,他的总花费竟达8000余元。
三地应聘花掉3500元
小李掰着手指给记者算起了明细账:为了求职,他花1200多元买了西装、衬衣、领带、皮鞋;打印、复印、邮寄自荐材料花了200多元;买手机花了800多元,电话费每月要200多元;各种双选会门票至少5元一张;今年1月在深圳呆了一周到这家企业面试、复试等,往返交通费1000多元,旅馆最便宜的70元一晚,每天吃盒饭、方便面至少也要15元;而此前他在上海、北京、大连等地应聘已花了3500多元。
“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我还不是同学中花销最大的。”小李说:“相比那些花了钱还没找到工作的同学来说,我已经很幸运了。”
不花钱就失去好机会
记者在四川多所高校采访了解到,面对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像小李一样四处求职、花费不菲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少大学生精心准备、四处奔走、使尽浑身解数,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求职成本的大幅攀升。
小黄来自河南农村,是一位成绩优秀的四川大学学生干部。他说,由于家境贫困,他不仅几年的学费都依靠贷款,平时的生活费也是打工挣来的。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走南闯北,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找工作,他却只有“守株待兔”,参加在成都市举行的招聘会。由于专业并不“热门”,他投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
“很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背负着整个家庭的期望,仅仅因为负担不起求职的花费,就失去了很多好机会,这太不公平了。”
求职成本为啥这么高
求职花费高昂有着双重原因。首先,这与一些用人单位的“衙门作风”有很大关系。一些外地企业在招聘过程当中,不考虑学生的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在笔试、面试之后,往往要求再到单位所在地接受领导的当面考察,时间拖得很长。而且,有的单位往往是招一两个人就通知几十个学生去面试,这都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的求职费用。
其次,一些大学生在求职前对自身的水平、求职意向定位不准,不顾家庭的经济承受力,片面地为了增大选择空间,就北上南下频繁出击,往往是事倍功半,做了很多“无用功”,客观上造成求职成本过高。
(责任编辑:杨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