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ars中走马上任
当2003年7月邵春雷接手上外留学的时候,正是sars恐慌的时期。这对业务量不断萎缩的上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作为上海市最早作自费留学的三家留学中介机构之一,上外的业务量在90年代末以前一直有着不错的成绩,但在2000年后,却一直在萎缩。 “上外错过了一次良机,在2000-2002年的时候正是留学中介原始积累的好时机。上外却没有抓住机会做市场化方面的运作,但别家却做的如火如荼,上外也就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甚至我来的时候,上外连自己的网站还没建立起来。”邵春雷回忆起刚到上外时的情景。怎样走出困境,是邵春雷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首先想到了上外众多的有很多的学校关系,加之上外的培训领事馆也比较认可,于是他们研究创新推出了日本专升硕的项目,“这在上海还是比较少的。”很快这个项目就运转起来了。
接着邵春雷又打出了“为学生设计人生方案”的牌。“这个也有其他的公司在做,但是我们做的是不一样的,有很多规划到后面他们都进行不下去了。因为他只为学生规划一个国家。这种理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因为我们帮他做的多个国家的规划。这种理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有难度的。”
面对那时接近瘫痪状态的上外留学,这个曾经是教科掌门人的人对自己说:“这是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机会。我将在这里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理想。”
上外,要做专业的小作坊
谈到上外现状的时候,邵春雷笑着说:“上外的人数可能是上海14家留学中介中最少的,12个左右,我们现在接近于小作坊,但是我们要把他做精,做的不精,就像外来人开的个体户开的小店一样, 24小时超市很快就把他打败了。24小时超市虽然很小,但是他的市场定位很明确,他有特定的客户群。上外也是一样,英语和非英语的,我们做英语为主,移民还和非移民,我们做移民为主,这样的话,项目的生命力才强,客户的含金量也高。”“做专业公司是我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理想,是上外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这也是未来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早在三年前,邵春雷就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过自己的观点。“一种是航空母舰型的,比如说像中智,上海因私出入境,他们的市场覆盖面特别广,用一种品牌来对多种产品进行市场化的运作,虽然近几年来市场有变化,但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走的更远;还有一种就是专业类的公司,他的强项为只做某一国家或地区,或某一类院校;或者是服务公司,以小项目,大众化服务为特色,灵活,实惠,带有产业性质;或者是输出输入都代理的“进出口”公司,既未中国学子出国服务,也为中国的院校招收外国学生,形成留学产业。”而时隔三年,邵春雷的提倡的“专业化“概念早已在业内广为流传,行业人士一提起留学中介必提”专业化”三字。
在上外,学会了更脚踏实地
教科和上外,对于邵春雷来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以前是担心利润报表,现在是担心这个学生的签证有没有过,怎样才能为学生做一些有创意性的东西。”到了上外后,案子他都会自己从头做到尾,“学会更脚踏实地了。以前在教科的话,由于工作当时实在是太忙了,精力顾不过来,对项目的了解不能很专,很全面,只能有一个概念化的了解。你想,一个医院的院长,如果自己不会看病不会做手术,那谁也不会服他。” 谈起曾经的老东家教科,有一点另邵春雷很开心:“当时我是在市场化当中提出来的。专业机构专业人员体现在哪里,并对此提出了“ 教师、医生 、 律师”的概念。现在上网看到这是教科发展的一个方向。很高兴,希望他能继续走下去。”
采写:周周
来源:《出国事业访谈》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邵春雷”,共找到 56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