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ry
我到美国留学感受到的第一个文化震撼,来自一个处处可见的英文单词:Try。
刚开学时我就傻了眼:从小学到初中,我所上的课都是学校安排好的,该上什么课,你可以偷懒甚至逃课,却从来不需要动脑筋去“选”。看着那厚厚一摞选修课介绍,顿时感觉自己像陷进了汪洋大海。硬着头皮去问辅导秘书,笑颜后面递过来这样一句话:“Just try it!(只管去试)”厚着脸皮再去问各科老师,仍旧是“Just try it”!问身边的同学,回答的仍旧是那句:“你自己去try吧!”一个减肥的女孩在国外的故事
没办法,只好去try。开学头一周,我大着胆子乱try一气,我把自己稍有兴趣的课程都试听了一节,这样大浪淘沙后,还真选出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等到课程真正展开,我才发现那些试听时很诱人的课程其实很难对付。每学完一个章节,指导教师就要你“提出自己的见解”。几次照本宣科或东拼西凑都被中途打断,“用你自己的思想说话!”有时甚至要求:“拿出你自己的体系!”——天!“思想”、“体系”此等“伟岸”的字眼,岂是我辈之流可以 “僭越”的?语无伦次之间 ,听到的还是这句话:“Just try it!”我忽然发觉,自己从来就没有养成过真正意义上的“思考”习惯。
好不容易熬到了期末考试。令我目瞪口呆的是:三个小时的考试竟然发下一大叠如杂志般厚的试卷,全是涂圈由电脑算分的选择题。试卷上赫然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行说明文字:“碰到不懂的题目千万不要留下空白,只管试着划上你的圈圈——“Just try it!”三个字,太多的来不及……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背靠大树好乘凉”……小时候,关于“靠”的金玉良言,可谓汗牛充栋。当我拳打脚“踹”(try)出了异国求学的第一步后,我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后,我再不能靠父母靠亲友了——一切都得靠自己去“try”!
Go ahead
每天我都乘校车上学。第一次乘校车时,和蔼的司机阿姨告诉我可以自由寻找座位。我见一个墨西哥男生旁边的位置空着,便问他这个座位我能不能坐。那嘴唇上长着一圈绒毛的男生笑嘻嘻地看着我,却给出了这样干脆的回答:“Go ahead!(一直往前走)”
我心想这个人怎么这么不礼貌呢。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后走。这时我看见倒数第三排一个墨西哥女孩旁边的位置空着,我问她我能坐在她身边吗?女孩扑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笑出了横七竖八的牙齿:“Go ahead!”
我只好坐在最后一排到了学校。课间休息时,我抱怨地问一个美国同学,是不是墨西哥人对中国人不太友好?
这位美国同学听了我的一番抱怨后,竟然笑出了眼泪。原来,我对“Go ahead”的涵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它的另一个意思恰恰是英语口语中很礼貌的回答:“请坐吧。”美女的过剩和爱情的稀缺
如今我坐巴士,如果有人向我询问座位,我也会热情而干脆地对他 (她)说:“Go ahead!” 搜狗(www.sogou.com)搜索:“try”,共找到
1,904,039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