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星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批又一批学子远涉重洋赴海外留学深造,经过自己的努力,他们中许多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学博士。今天,他们或是某一科研领域的权威人士,或是某一机构的领导人物,或是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回首留学往昔,无不思绪万千,恰恰是这些金子般的留学经历和经验,铸造了他们今天一方的名成利就。留学前辈们宝贵的留学经历经验,对现在或今后赴海外留学的人们或许有许多启发和借鉴。
赵擎宇 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
现任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
留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的赵擎宇,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出国前他已经是一位在职医生了。对于同期留学的“小弟妹”们,赵擎宇的评价是“聪明、勤奋、出色”。“中国的留学生给别人的印象通常都是不特别好学,甚至有逃课的(其实逃课是为了做兼职挣钱),但他们却能够在大学里拿到相当优异的成绩。这并不是他们天资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在暗地里不断努力学习。”
对德国人的印象,赵擎宇总结为3点:准确性;准时性;干净、整洁。这是德国人严谨作风的表现。“德国人对遵守交通规则要求非常严格。亮了红灯,德国人绝对不会抢迈一步。而看到其他人越线抢红灯,德国人会瞪着眼睛怒视他们。德国人很守时、作息和工作很有规律性,同时,他们也是工作狂。”也许是在德国留学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吧,赵擎宇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谦和有礼,谈话的思路很有条理,逻辑性很强。作为肿瘤医院ICU的副主任医师,这些严谨很重要,也是长期养成的。
姜莉莉 莫斯科工业大学博士
现任广州捷力计算机有限公司董事长
姜莉莉博士回忆起那段留学的岁月觉得收获甚丰:“俄罗斯的基础科学教育非常扎实,由于市场经济的干扰少,加上自身的本科教育的底子厚,几十年的基础学科都保留了下来,比如数学、机械、计算机软件等学科。当我毕业时,莫斯科工业大学校长说我是‘中俄外交关系正常化后该校的第一位中国留学博士’。”
目前,姜莉莉是一个专门开发制造车间作业计划和监控管理软件的计算机公司老总。她现在主持省里的中俄合作项目就有5、6项。通过这些项目姜莉莉既能邀请昔日的导师参加合作项目,也不断铺砌中俄之间互相交流合作的道路。“我的一位俄罗斯研究生师兄也在我们公司长期参与研发工作。”姜莉莉说。
陈校园 英国伦敦大学基因工程博士
现任广州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校园去英国留学,在英国伦敦大学拿到了基因生物工程博士学位,并参与相关的研究。“国外的博士论文不好拿,不像国内只需通过答辩就行了。在国外,必须得拿实验结果或科研成果出来,这样学位拿得扎实。”
“在英国的日子,是我人生当中最好的学习阶段,也是我思想定型的阶段。这也影响了我的一些处事方法,比如做一个报告或研究都讲究三化,即程序化、规范化、量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