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宁(华东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
从清政府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萌芽时代,到今天“海归派”纷纷回国的创业时代,就像在宣纸上书写计算机程序一样,留学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命运。在地球村里,在这个历史的交汇点上,在中国经济快车道上的留学正加速着中国与国际接轨的脚步。
留学展上中外大学各有“新”招
3月19日-22日举行的2004中国国际教育科技博览会上,由国外多家大学组成的“航母”招生组织的出现成为今年展会的一大亮点。同时举行的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研讨会上,不但政府官员、国外大学校长参加了,同堂亮相的国内高校一点也不逊色。国内高校在合作办学这方面的快速发展,为学生出国留学增加了一个更经济的选择机会。
出国留学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留学生主要分布在8大老牌“劲旅”国家组成的“第一集团军”——美、日、德、英、法、澳、加、俄。这些国家名牌大学多,教育发达,但花费巨大成为很多家庭的“拦路虎”。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岑建君副司长从宏观角度算了一笔账,在英国的6.3万中国留学生中,按每人每年20万人民币算就是120亿人民币,相当于120个五星级酒店;现在,由一些普通中等发达国家,像爱尔兰、荷兰、丹麦等组成的“第二集团军”已经形成规模;甚至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组成的“第三集团军”也开始分吃这块蛋糕。
近年来,由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的“第四方面军”异军突起,这类似于“不出国的留学”。由联合办学机构通过3+1、2+2等模式,多数课程在国内完成,学生的花费通常在10万左右,甚至在10万以内。学生一般通过在国内进行英语强化,然后采用全套从国外引进的教学模式、教材、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全英语教学,由外方教师与经外方大学认可的中方教师共同任教。学期最后一两年到国外合作大学学习,颁发国际认可的证书和文凭。似乎这种类似的“不出国的留学”更经济,但到国外接受完整的、系统的学位学习的国际化教育背景还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这是个两难的选择。
扫除“暗礁” 形成留学良性气候
前几年,一些洋“野鸡大学”在中国招生。实际上,在美国“野鸡大学”确实是合法的办学机构,因为在美国办大学很容易,像开公司一样,五六个人出注册资金,租个地方,挂上国际大学、太平洋大学、泛美大学的名字,但根本没有得到美国权威机构的认证。美国得到认证的大学就那4000多所。
目前的“新锚头”是在国外有一些学校已经成了“中国班”,特别是热门专业,像商业、会计、金融,90%为中国学生。这些专业在中国都可以办,如果语言环境没有、教育资源一般的话,那根本没有必要出去留学。岑建君副司长表示,通过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留学的权威机构会把国外院校的真实情况告诉大家,告诉家长哪些教育资源好,哪些学校好,让家长明白消费,谨慎选择留学。
有中介机构散布虚假广告,或转嫁资质给非法组织机构,致使学生出去受骗上当。为此,去年政府拉了13次留学预警,制止学生盲目出国,今年又拉了两次。去年的留学预警被评为十大新闻之一。相应地,去年出国留学的人数降了6.3%,原因一是SARS;二就是留学预警,帮助学生做出了理性的选择。
留学进入对等需求阶段
岑建君副司长认为,我国留学发展有三个阶段:有求于人,对等需求,出口大国。前25年,我国一直是教育进口国,今天到今后的20年我国留学将处于对等需求阶段,我国已经有30多个项目在境外办学。上海交大在新加坡的一个合作项目成为新加坡的“Top Ten”项目之一。我国每年在国外举办的教育展每年有十几场。2002年在德国举办教育展,德国之音是这样报道的:现在很难想象到中国的高校到德国举办教育展。天平发生了变化,本来是向一边倒的,现在已经出现了平衡。
学汉语的人虽然越来越多,但还没有出现“汉语热”。韩国到中国留学人数为2万,占中国留学生总数的1/4。汉语在周边国家很时髦,但西欧、英美没有这样的现象。美国大学生1400万,学汉语的只有25000人,而且很多一部分是留学生子女。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了解甚至还在很愚昧的阶段,出现“马车”、“是不是留着辫子”等类似笑话,像英国BBC,对中国的报道还多集中在“人权”、“器官移植”、“杀动物”、“穷”、“意识形态”上。
澳大利亚一权威机构估计,现在全球共有留学生180万,中国出国留学生为12万(7%),招收留学生8万(占4%)。由此可见,中国的留学生占了留学市场的一定份额。中国的留学生市场前景会更加广阔。
来源:[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