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Sohu首页 >> 出国频道 >> 海外飞鸿
我在美国生养孩子
2004年1月17日11:57  作者: 黄艳辉  来源: 新华网

  在美国几年,一事无成,就是得了两个孩子。第一次带着两个孩子回国,总担心走在路上会有居委会大妈跳将出来:“呔,你这个超生婆给我站住,罚款罚款。”结果大妈倒没有跳出来,朋友们倒时不时地捉住我,问在国外生养孩子有什么不同,我想来想去,觉得在胎儿养护、孕妇保健、婴儿养育等方面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同,这主要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不一样而形成的观念问题。总的来说,西方人比我们东方人更随意,一切顺其自然。

  孕儿篇:Everything is fine.

  中国妈妈:怕电脑怕手机想早知生男生女

  美国妈妈:胎儿性别就想来个“surprise”

  第一个儿子现在3岁了。怀他的时候还在国内上班。当时第一个反应就是:电脑不能再用了,因为据说有辐射。因为电脑辐射对胎儿的影响这一节对我印象太过深刻,所以几个月后到国外医院做例检时我把它当成重点提出来,没想到70多岁的老医生纳尔森太太却出乎意料地摇了摇头:“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你想上网就上网好了。”我不死心,又抓住几个医生问,他们听到我的问题后都是同一个反应:想用就用罗。

  后来想想也是,在国外工作的公司职员大部分都要在电脑前工作五六个小时,竞争那么激烈,根本不可能因为怀孕了就要求远离电脑。

  说到孕期的例检,我们定的是一家朋友推荐的私人诊所。每次快到例检期了,诊所都会打来电话提醒。我约的纳尔森太太在韩国等亚洲国家工作过二三十年,对亚洲人比较了解。直到现在,我仍能想起这位满头银发,即使在冬天也穿一双细致凉鞋的老太太,每次例检完了总是慢吞吞笑眯眯地说句:“Everythingisfine.”(一切正常),让人听了相当地放心。

  一般说来,怀孕16周后可以做B超,这件事情,一般做丈夫的再忙也会安排时间一起去。看看孩子的影像,使得原来飘渺的事情一下子变得生动而真实,而且,也可以测试胎儿是否有异常。不过对我们来说最主要的,则是可以知道胎儿的性别,取名字,买衣服,玩具以及布置房间的时候可以明确主题。当然了,这种通过B超测胎儿性别也会有一定的误差,把房间刷成蓝色等着男孩出生,结果却来了个粉红小妹妹的结局也有。

  看到给我做B超的护士小姐也有孕在身,我忍不住问她想要个男孩还是女孩,她笑着说“都可以的”,而且她不想在孩子出生前就知道胎儿的性别,她需要一个“surprise”(惊喜)。

  据说有不少人都和她一样,不想预先得知宝宝的性别,相比之下,我们显得相当俗气。

  有一件事,我到现在仍觉纳闷,那就是胎教问题。没有一个医生特别提醒我要对胎儿进行胎教。整个孕期,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吃维生素片了吗?

  生儿篇:“月子”听起来像巫术

  中国妈妈:躺着捂着不吃生冷食品

  美国妈妈:生下孩子12个小时就满地乱走

  在美国生孩子,临生产前两个月会要求去参加一些生孩子的指导课,交80美金,坐在地上学习如何在生孩子的过程中调整呼吸。学习结束时看生孩子的录像带,有自然生的,有剖腹产的,还有坐在家里的椅子上生宝宝的,相当有趣。我后来发现,一旦阵痛来临,准备得再好也是白搭,课里讲的什么长呼吸短呼吸的全忘了。但当时听完课,我还是郑重地在一张硬纸板上写下“MotherInLabor”(妈妈在生孩子)几个大字,准备去医院的时候放在车上,这样把车停在紧急车位就行。

  事实上,美国的电视节目里有一档即是生宝宝的,从孕妇怀孕一直到宝宝出生一个月,跟踪拍摄,挺好看的。再一个就是生孩子时有时产房里会呆上三两个亲戚朋友,产妇虽然痛苦,但在那么多人面前,生孩子多多少少加入了演戏的成分,似一场热热闹闹的喜剧。

  我自己的喜剧开场,是在一家叫圣佛兰西斯的教会医院。这家医院是那家诊所的合同医院。在生孩子前几个星期,诊所就把孕妇的有关资料转过去了,而当天的接生医生,就是诊所在医院的值班医生。医院相当整洁,走在里面,几乎看不见病人,即使在本应该忙乱的产区也是一片寂静,只是在生完孩子后入病房,才知道当天生孩子的人不少。

  第一次生孩子对我的印象反倒不是很深,因为用了麻醉,选择了无痛分娩。在生孩子时用不用麻醉,由产妇自己决定。一般如有医疗保险,又不想承受太多苦痛的,自然会选择无痛分娩。但如果没有保险又想省点钱的话,就只好忍着点了。听说打一针要800美元。

  而我生第二个孩子的过程现在想来仍觉惊险。那天正好是美国的法定假日清明节,阵痛从白天就开始了,我一直坐在摇椅上忍着,抬起头是一只小钟,我计算着时间,因为第一次生孩子去早了,这一次一定要等到医生说的每5分钟一次宫缩了再去。等到痛得实在不行了,就带上东西挪上汽车。从家里到医院大约是30分钟的路程,没想到一上车,阵痛就加速了,5分钟、4分钟、3分钟,最后好像每分钟都要来。等到了医院,我痛得走两步就得蹲在地上。

  那一次我进了产房半个小时后,老二就已经在我怀里了。

  生完孩子,护士总会拿出一长条干冰来给产妇用,我这个传统的中国女人是绝对不肯的:“不,不,不要。”“但是它可以消肿,让你的伤口恢复得快一点。”“那也不用,谢谢。”

  在中国,女人生了孩子就成了最娇弱的对象,对她的呵护不下于婴儿,不能用冷水,不能吹冷风。用冰块?那是绝对不行的。我为了能喝到热水(在美国,大家平时都喝自来水管里的冷水),还特地带了保温壶。

  说实话,美国医院的病房条件真是不错的,只有单双两种,没有大统间。即使是双人间,也很洁净,中间用高到屋顶的帷布隔开,互不干扰。单人房的条件自然好很多,有一张给陪床人的沙发床,还有一台电视机,不过电视里只免费放如何养宝宝的知识;要看外线,一天要交4个美元。我的运气不好,从双人房换到单人房时先生正好去外面吃午饭了。我虽然已经休息了10多个小时,仍然直不起腰来,穿着医院给的短袖倒褂衣,手里满满地拿了东西,慢慢跟着护士走,短短几十米的路,走得眼泪汪汪。进房后打扫卫生的一位老护士看到我虚弱的样子,很不解:“我女儿生下孩子过了12个小时就满地乱走啦。”

  东方人和西方人的体质真是不同。中国人的月子,在西方人眼里简直是神秘的巫术。当我们结结巴巴地把“月子”这个概念解释给护士玛丽听时,她简直惊呆了:“中国的妇女生了孩子就一个月不下床?不洗澡?不刷牙?也不能喝冷水?”说这句话的时候,她正好想动员我喝一大杯冷牛奶。

  当天夜里,医院开办给婴儿洗澡的示范班,我差先生过去听,他回来说看到曾和我同病房的那个新妈妈自己推着婴儿车在那里听课,还光着脚,让我觉得万分羞愧。

  美国也相当地提倡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送往观察室,几小时后送还给妈妈。

  说到上班,美国的产妇有3个月的带薪产假,但一般人都会把这3个月放到生下孩子后用。用完假,可以再延3个月不带薪的假,但在家呆满6个月的人很少,大部分妈妈都是3个月后上班的,生怕职位不保。

  在医院呆了两天后,我在头上包了一块漂亮的方巾以作挡风之用,被人高马大的护士用轮椅推着到车库——回家啦。宝宝要坐在专用的小篮子里才能放到汽车里,警察看到你把孩子抱在怀里坐汽车是要罚款的(这是美国人不随意的地方)。

  养儿篇:任职当新父母

  中国妈妈:穿衣取名特讲究育儿百科

  美国妈妈:孩子就穿条纸尿裤呼呼大睡

  在美国生孩子还是有一点好处的,比如小布什上台后,每个孩子每年可以拿到400美金返税,另外报税时每个小孩还有一定的减免额用以减少应付税的收入,从而减少负担。

  如果收入在贫困线以下,政府还会每月给补助券,当然只限于买宝宝用品。美国好牌子的婴儿奶粉一大罐20多美元,够吃一个星期左右。尿片在仓储式超市有大箱的,100多个30美元左右。衣服和玩具不是很费钱,实在想省,也可以买小区居民在自家院子里处理的二手货,都是孩子长大后不用的东西,有些还是挺不错的。

  从医院回家的时候,我们带回了一盘有关宝宝养护的录像带,如何给宝宝洗澡,如何喂奶,如何穿衣等,加上我们原来买的一本厚厚的育儿百科,就硬着头皮任职当新父母了。而许多在国外的中国人生了孩子,都会把父母办过去帮他们管上一年半载。比起来,西方人的亲情观从形式上看起来没有我们东方人那么强。一个美国朋友生孩子,他妈妈说好要去照顾两周,后来有事,也就没去。我想如果是在中国,一个家族再也没有比添丁的事更大的了,不要说两星期,两年都是心甘情愿的。不过话说回来,许多美国的年轻人也不愿意家里住进老一辈。

  当然了,大家自己照顾婴儿,另一个原因也是雇不起帮工的缘故,一个帮工每月薪水要1000~2000美元左右,想想还是自己来“赚”这个钱算了。

  刚刚上任的新父母还是经常有争执的,比如给孩子穿多少衣服的问题。书上说了,比大人多半件,可不巧的是我先生怕热,我怕冷,所以先生永远怪我给宝宝多穿了。而事实上,美国人真的给孩子穿得很少。有一次去超市,在一排冷柜前我快步跑开,因为太冷,却见一个个子极高的妈妈肩上扛着一个皮肤红红的小宝宝,看上去不过出生两周的样子,正呼呼大睡,身上只有一条纸尿裤。这么随意的妈妈,在中国可是不太找得到的。

  美国人的随意还有一点十分有趣,那就是取名字。有本《宝宝名字大全》,美国人的名字,大部分逃不过小册子的范畴;有些人更懒,在父亲的名字后加个“Jr”(小)字,就成了儿子的名字。我和先生都是极懒的人,连小册子都没有翻完,中途看到差不多的就定下来了。大的叫“爱瑞克”,意为“永远充满力量”,小的叫“杰夫里”,意为“和平的使者”。不过取中国名字时,我们都会多想一会。也有极讲究的,比如有个朋友儿子一落地,马上打电话给在天津的爷爷奶奶,叫他们拿着生辰八字速速去庙里求了个好名字,报给医院,因为孩子生下来后马上要办出生证,是需要确定名字的。

  我们家的“和平的使者”生下来后不停地嚎哭,弄得我们束手无策,打电话问外婆,只会出“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之类的主意。我想问医生,先生跳出来说医生讲过,如果孩子不是饿不是病,只是好哭,就让他哭7天7夜。这个主意我坚决不赞成,最后只好让“使者”半趴着睡,结果哭倒是哭不动了,只是这个趴着睡的习惯再也改不过来,一张脸睡得窄窄的,成了瓦刀脸,极不符合我们东方人的审美观。去儿童医院咨询如何纠正,医生说:“趴着睡,那很好呀。”于是我只好闭嘴了。

  看来,我们也只好在美国人一切随意的思想下把两个孩子养大啦。

  

 
我来说两句 去相关俱乐部 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上海华申
双城世达
第一时间
·《第一时间》免费征订
·出国·事业大型专访活动
世纪伯乐留学






搜狐商城
英语听说攻略MP3
新概念英语(新版)
美国之音特别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