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青春
美丽人生
出国首页  留学专区 - 移民专区 - 专家视角 - 急诊室 - 在线评估 - 留学论坛 - 精彩专题 - 留学美国 - 留学英国 - 校园 - 约会
受假结婚影响 赴美结婚申请绿卡耗时久
经济低迷:美国大幅削减H1B签证
大马州议员吁华裔子弟多学华语
创业论坛旧海归解答新海归疑虑
新加坡高级公务员要留学中国
山西2004年公派留学申报展开
2003留学市场走向理性出国
2003年留学新闻大盘点
塞班受骗中国留学生得临时工作签证
专家解读:留学预警为何频发
 
自费留学所需要的手续
自费出国读硕士的开销
32岁因婚变急欲出国
职大毕业想去英国读书
网上广告是否真的可信
想去荷兰留学怎么做?
34岁女士想今年去英国
        更多
2002中国国际教育展回顾! 2002中国国际教育展参展国家选介
Sohu >> 出国频道 >> 精品文章
“流失”与“留失”
2002-07-15 17:55:06 来源:[ 光明日报   ]


  这些年,“人才”似乎与“流失”结了亲,人们言必称“人才流失”,县里开会这么讲,省里开会也这么讲,全国“两会”上,“人才流失”还是一个热门话题。

  有报道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均出国留学2万人,累计达40多万人,学成归国者10万,回归率仅为33%。美国二战后的20年内,引进高科技人才达40多万,其中华裔人才占1/3。硅谷目前约有7000家高科技公司,其中2000家由华裔创办或管理。硅谷地区的高科技创业者李信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没有中国人,硅谷就不成其为硅谷。”

  有人据此不无痛心地得出一个结论:中国20年流失几十万学子,等于流失了好几个“硅谷”。这样的事实,这样的结论,使我对“人才流失”有了另一层认识。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而“人才流失”的说法恰恰与此背道而驰,在我看来,人才在流动中,对他们自身而言,大多数情况下“得”都大于“失”。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说,人才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得到优化配置,才会发掘其潜能,才能使人的知识、能力不断“保值”、“增值”。我们不是常常说“流水不腐”吗?相反,假若把人才与单位(或体制)视作婚姻的双方,要求他“从一而终”、“坚贞不渝”,那只会扼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才是真正的“人才留失”!那些正在硅谷挑大梁的角色,假若当初不出国,或是出国之后回来,在我们还不具备条件之时,能形成中国的“硅谷”吗?

  去年10月,贵州大学有两名博士要离开贵州去发展,贵州省副省长当即和省委组织部长上门挽留,当天晚上,由省府设宴,平时不喝酒的省委组织部长为了动员他们留下,喝得大醉,眼泪都掉下来了,可是两位博士一声不吭,第二天还是走了。因为贵州工作条件目前还不能施展他们的抱负(《中国青年报》3月12日)。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因为组织部长的眼泪和酒醉,而动了恻隐之心,无视客观条件留在那里,最后实际上是对自己不负责,对事业不负责!科学研究,靠的可不是一时的冲动和几天的热情。

  说起人才外流,有人说,“科教兴国”,可不能科教兴美国、科教兴日本……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但是,如果把人才“吸引”在无用武之地混日子、受折腾乃至遭排挤,最后他们还怎么做研究,出成果?即使上上下下都很重视,但科研条件有限,巧媳妇又能如何制作无米之炊?我想,与其“留失”,不如“流失”,假如我们的基本科研条件尚不成熟,还不如让那些人才在合适的地方显身手,也许,等这些人羽翼丰满,倒愿在落差大的艰苦地区施展,这才是大算盘!这样的观点,许多人可能难以接受,但小而言之,一些地方留不住人才、用不活人才,为什么不允许“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让牛扣在桩上老?为什么不鼓励人才到上海、深圳等地去谋求大的发展空间呢?

  建议先改一改“人才流失”的说法,因为就人才的使用规律而言,“流”方可“得”,“留”而易“失”。落后地区要让人才“留”而不“失”,功夫就要下得更大,更在点子上。

去相关论坛 订制搜狐短信新闻
发手机短信,推荐此新闻给我的朋友
 相关内容
 我要发言

留言:(共0条)
[参与评论……]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