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了“一流”大学又如何
| 2002-07-28 15:48:06 转自 : 人民网 | 倘若整个社会没有建立起真正适合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和机制,我们就是拥有了十所百所“世界一流大学”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仍是挡不住我们的拔尖人才一批又一批地去给外国作贡献,去给别人科教兴国添加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 国内有一批名校相继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国家政策也拟资助10所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因此引来不少人士围绕“什么是一流大学”、“如何跻身一流大学”等等相关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世界一流大学”对于一个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作为爱国队伍中的一员,我当然也盼着中国能早日拥有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傲睨群雄。不过,我担心真到争创成功的那一天,我们“一流”大学培养出来的拔尖人才,又有多少不会被国外作为盆中取宝的对象“收割”走呢?每念及此,我的心一片惘然。 我这样说绝不是杞人忧天。仅以北大、清华为例:1997年北大本科生出国人数为457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5.3%,清华本科生出国人数为357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4.5%;1998年北大本科生出国为302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3.6%,清华本科生出国人数为379人,占本科生总数的15.4%,这还仅是毕业生当年流向的静态数字。在大学校园里,一直流传着这种说法:一流的学生去了美国,二流的学生去了国内的外企,三流的学生在本国难以找到工作。因此,当听到一名准备出国的清华毕业生以“我们本科班共有23名同学,现有14名在美国。这次研究生毕业,全班46名学生已有22名办好了护照准备出国,今年清华最少有将近1000人出国”这样的“旁征博引”来说服他母亲时,我所有的,只是久久无语的悲哀。 “出国潮”的背后,有着太多纷繁复杂的原因,这里仅以“自私自利”来指责学子们的跳槽是不公平的,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人生舞台的权利。但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未来的投资,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缩小国与国之间贫富悬殊的差距。我们在国力还很薄弱的情况下每年拿出了1000多亿元(仅次于经济建设费用)用于教育支出,眼看着我们用人民币堆出来的和父母、教师用十几年的心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这样输送了出去或被别人轻轻松松地“收割”走了,我们不心疼谁心疼?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了,我们还谈什么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长此以往,我们的国家能富强吗?我们的民族能强大吗?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正如众多有识之士所呼吁的:几十甚至几百亿资金的投入是少不了的,学校的规模是要扩张的,管理体制、师资队伍是要加强的,人文环境、学术风气是要培养的……但即使这些做得面面俱到,倘若整个社会没有建立起真正适合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和机制,我们就是拥有了十所百所“世界一流大学”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仍是挡不住我们的拔尖人才一批又一批地去给外国作贡献,去给别人科教兴国添加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我们已受过,而留不住人才,我们就会永远落后,洗刷不了屈辱。 来源:《南方周末》 2002年7月26日 |
|
|